鲁网 > 潍坊频道 > 潍坊新闻 > 正文

扎根文物修复一线 钻研成就时代匠人

2019-09-09 09:12 来源:潍坊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975年出生的周麟麟是化学专业出身,却在文物考古方面有着难得的天赋,再加上后天对文物修复工作的细心揣摩,很快便在青州市博物馆文物修复一线扎根,成为一名出色的文物修复师,并担任副研究馆员一职。

  1975年出生的周麟麟是化学专业出身,却在文物考古方面有着难得的天赋,再加上后天对文物修复工作的细心揣摩,很快便在青州市博物馆文物修复一线扎根,成为一名出色的文物修复师,并担任副研究馆员一职。她秉持创新与实践结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工作岗位中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带领其科室人员取得了多项国家级荣誉和修复资质,使青州市博物馆文物修复保护工作走在山东省内最前列,其个人并多次获得山东省博物馆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考古学会优秀成果三等奖、“齐鲁文化之星”、“山东文物修复师”、“潍坊金牌工匠”、“富民兴潍”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我热爱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始终将文物修复工作当做我生活的一部分,对待文物我如同救死扶伤的‘文物医生’,运用简单的工具使跨越千年的文物在我手中重焕光彩,这是我最值得骄傲的事业。”周麟麟说。

  对文物修复工作的热爱 是我前进的动力

  “我1996年参加工作,被分配到青州市博物馆担任讲解员一职,机缘巧合,同年青州博物馆最著名的馆藏文物——龙兴寺遗址窖藏佛像出土,因为我的专业是化学专业,便被老师看中调到了整理小组负责文物保护工作,我对文物修复工作的热爱油然而发,自此我便一路潜心钻研,决心要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做出成绩。”周麟麟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当时青州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刚刚起步,周麟麟扎根于青州市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一线,全程参与了龙兴寺佛像的整理研究和修复保护以及参与了香山汉墓的发掘和保护。她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促使她不断寻找文物修复事业的真谛,她2004年参加的国家文物局和意大利非洲与东方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意文物保护修复石质高级培训班”,使她在文物修复工作中快速成长,周麟麟说:“一名合格的文物修复者必须掌握化学、生物、地质、历史、美术、考古等多种综合性学科知识体系,从事文物修复工作不仅对自身耐性有极大的挑战,更需要我不断学习,潜心研究,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发现其中的乐趣,为修复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周麟麟主要参与石质、陶质、青铜器的保护修复以及文物数字化保护和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她干练爽快的外在,加上心思缜密的内心,一路以来逐步完成着自己的文物修复梦。2009年周麟麟在国家文物局主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承办的“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担任技术指导老师。其后她发挥传帮带作用,以科室为依托,在2014年成功争取为“陶质彩绘文物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青州工作站”,在2015年成功争取为“山东省陶器彩绘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

  与文物灵魂对话 感悟创新真谛

  文物不可再生,不同材质的文物修复方式也完全不同,我们在修复文物时尝试使用“虚拟修复”,本着文物本体最小干预原则,将虚拟复原后完整的造像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更好地了解文物的原貌。

  数字化是未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文保中心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推动和参与博物馆数字化工作。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开始,青州市博物馆先后与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山西省考古所等单位在博物馆数字化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现已对二百余件馆藏文物进行了数字化保护,并充分利用数字化成果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作为修复师,每修复一件文物,就要对文物进行重新认识,实现“色彩重建”,把彩绘做成衣服,是极为重要创新思维。“为了文物上的信息准确全面的传达给观众,在展览过程中为了让观众更深入的了解造像,知道他身上的彩绘、彩色图案以及表达的意思,用色彩重建和服饰复原的方式是最为直接的。”周麟麟对记者说。


初审编辑:正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