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潍坊频道 > 区县 > 正文

潍坊临朐县九山镇:便民“小关怀”托起幸福“大民生”

2021-08-26 11:2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民生工程惠百姓,点点滴滴总关情。民生工程给予人民百姓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改变,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特别是建在基层一线的民生工程,更能让群众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感受幸福。

  鲁网8月26日讯  民生工程惠百姓,点点滴滴总关情。民生工程给予人民百姓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改变,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特别是建在基层一线的民生工程,更能让群众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感受幸福。

  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幸福简单而朴实,它是修好家门口难走的土路,是通上稳定干净的自来水,是收上来的农产品多卖几毛钱,是孩子出家门就能接受好的教育,是身体不适时能及时就医……这看似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却占据了群众生活的大部分,也是他们幸福生活的主要源泉。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九山镇,一个远离市区和县区的边远山城,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却非常高。不只是因为这里环境好、生活美、资源足,更是因为一件件接地气的民生“小关怀”不断汇聚,铸就起这座山城百姓的幸福底色。

  有路才有财富,九山镇把“高速”搬进大山

  8月20日上午,刚下完一阵不大不小的雨,在临朐县九山镇马家沟村刚修好的进村路上,被雨水冲刷后的柏油马路干净明亮,两侧郁郁葱葱的绿树花草散发着扑面而来的清爽气息,望着这条通向大山深处的“宽阔大道”,村民王来红掩饰不住地开心:“自从修了这条路,村民都说马家沟成了高速了,这在以前是想都没有想过的!”

  要致富,先修路。对于大山深处的人来说,有了路就有了财富。马家沟村辖4个自然村,有335户1041口人,家家户户以种植板栗为生,每年秋收后,村民都要出村绕行10多公里山路,把板栗送到一山之隔的青杨峪村,在那里加工后外销。由于交通不便利,多年来,村民卖板栗除了要不停绕远路,价格也普遍低于其他村庄。村支书张全柱介绍,其实马家沟和青杨峪之间一直都有一条一公里左右的土路,只能走人不能走车,今年4月,在镇政府村内通户道路硬化的持续推进下,这条全长2.4千米的道路被全部打通,彻底结束了村民绕路卖板栗的历史。

  “我们家种了10多亩板栗,再过十天半月就该收了,往年都要骑摩托车一趟一趟往外送,每趟来回20多公里。今年不用了,直接顺着这条近路就能到青杨峪,而且路通了,外面的商贩能进山,在家门口就能把板栗卖掉。”王来红说道。路通了,板栗的收购价格也跟着上涨,差价找回来后,一亩地他们能多挣400多元,全村年增收70多万元。

  同样因路致富的还有位于临朐最西南部的村庄抬头村,这里位于潍坊、临沂、淄博三市三县交界处,唯一的进村道路九抬路始建于2007年,宽度只有4m,路窄坡陡弯急,村民出行非常不便,山里种植的农产品也运不出来。去年,在临朐县委、县政府支持下,九山镇多方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历时3个多月修成一条长11公里、宽6到8米的柏油路。天路变通途,村民出行方便了,山里的丹参、花生、地瓜、小米等优质农产品运出了大山,有的还插上电商的翅膀,直销进入北的端居民小区。村民都说:“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做梦也没想到我们这个全县最偏远的村能通上这么好的柏油路。”

  记者采访时发现,这些已经修好路的山村里,村容村貌也与之前大不相同:道路两侧栽种着整齐的花花草草,每家每户的院墙都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依山而建的文化小广场上配置着各种各样的休闲器材……三步一画,五步一景,镶嵌在风光秀丽的山水之间,赏心悦目。

  今年以来九山镇着力提升改造人居环境,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巩固提升“绿满城乡、秀美临朐”行动成果,鼓励引导各村立足山、水、石、林等资源禀赋,进一步挖掘古树、奇石、清涧、古泉、老屋等特色,借山起势、依水造景,村村打造网红打卡地。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提升省道绿化235亩、村庄绿化345亩,投资2600万元的4.3km九铜路改造提升工程正全力推进,年底前竣工通车。现在的九山镇,已经成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自然相融的“大花园”。

  有教育才有未来,偏远山城迎来现代化高规格小学

  在九山镇,有一所特殊的八一希望小学,27年前由原济南军区和共青团临朐县委共同捐资而建,解决了周边11个村庄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最近几年,教室和操场不断老化,教学设施也越来越落后,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尽快对学校进行改造提升,成为九山镇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020年上旬,九山镇党委书记贺志健了解到浙商银行当时正在山东推进“一行一校”结对帮扶活动,二话不说就带着镇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申佃才去了济南。“当时济南分行那边已经基本上把帮扶的学校定在了临沂,但贺书记和我都不死心,我们前前后后去了3趟济南,把八一希望小学的历史和现状如实向他们做了陈述,了解到学校至今还是平房、土操场,且没有任何新媒体教学设施,浙商银行最终把帮扶名额划给了我们。”申佃才说道。2020年6月,结对帮扶正式建立,浙商银行济南分行出资100万元、九山镇政府出资100万元、临朐县教体局出资72万元,为八一希望小学新建教学楼1栋,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浙商银行苏州分行、济南分行共同出资160万元,为八一希望小学建设塑胶操场1处,彻底改善这所潍坊最南端贫困学校的教学环境。目前,改造工程正在全力推进中,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教学楼建设,届时,新教学楼内将配备电子白板、智能一体机等先进教学设施,学位增加到540个,由全县条件最差的学校摇身一变进入中上游水平,彻底满足周边11个自然村适龄儿童的学习需求。

  为了让学生们吃得更好,浙商银行济南分行每年捐助10万元为全校学生加配营养餐。加餐行动从去年11月正式开始,银行直接与肉厂对接,肉厂每天按时将肉送到学校,保证学生们每餐都有肉菜吃。“下一步,银行还计划给学生们增加鸡蛋和牛奶,全面加强营养。”校长宋永璐说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据了解,九山镇目前有1所初中、5所小学、6所幼儿园,共有3500余名中小学生和1000余名幼儿,近几年全镇重点围绕改善教学环境、补助困难学生、提升教育质量、改善学生精神面貌等做了不少工作,每年帮助学校解决几项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关注、全力推动学校教学环境大改变、教学质量大提升,让偏远村庄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

  有水才有幸福,大山村民家家通上自来水

  生活在山区,用水难是绕不开的话题。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在与大自然不断争水的过程中,迸发出了无数的智慧。然而,无论是抽水用的泵还是储水用的瓮,都不及一根自来水管来得方便省心。

  8月20日上午,在九山镇栗兴村,一条长长的深沟横亘在本就不宽敞的道路一侧,从东向西延伸着,这里正在进行着自来水管道改造。由于刚下了雨,挖好的沟和土全都沾了雨水,施工人员只好暂停施工,等待天气放晴。“安装完自来水管后,我们以后就是一户一表了,再也不用担心冬天自来水管道上冻后,一大片人都用不上水的情况了。”趁着施工暂停的间隙,村民赵万平蹲在自家门前查看还没来得及盖起来的自来水电表。

  “有了自来水真好啊,一天24小时有水,随时用随时有真方便。”赵万平的邻居王丽丽在一旁说道,她家已经率先完成了自来水改造。记者来到王丽丽家看到,大门口处和堂屋正前方各有一个高约30厘米的水龙头,水龙头下方正好可以放置一个水桶,王丽丽提起水桶很轻松地接上半桶水,提进屋准备一会儿做饭用。王丽丽告诉记者,在通上自来水之前,他们一直用的是山水,山水直接从山上引下来,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水质没有保证,而且遇到干旱或雨水太大的时候就没水可用,非常不稳定。

  “通自来水是我们多年的夙愿,这些年镇上和村里为此没少折腾,但这次力度最大,我专门打听了一下,这次用的是高规格管道,地下埋得很深,质量有保证,冬天还不会上冻,彻底解决我们这些山村居民的用水难题了。”王丽丽兴奋地说。

  今年以来,九山镇加快推进民生项目建设,着力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实施了第一批马头店子等16个村24578户的村内管网改造工程,6月20日前已全部完成。第二批兴华等7个村1327户,目前,崖下等3个村已全部完成,其余4个村已基本完成,正在扫尾。此次工程全部使用集中表井、智能表,高标准施工,彻底解决了管道跑冒滴漏现象。

  有桥才有安全,年代久远的漫水桥一去不返

  前不久,台风“烟花”过境山东时,给潍坊带来了不小的降雨,此次降雨中临朐降水量全市最高,最大降水量出现在九山镇的东苇场村。东苇场村地处弥河上游源头附近,常年降水多,是潍坊市降水量最大的站点之一,村内有河流穿庄而过,河两岸的村民平时通过桥上仅有的三座小桥来回。

  “小桥很小,其中两个是漫水桥,水量稍微大一点就能漫过桥面,因此我们村的村民常年蹚水过桥,大家也都习惯了。”村支书牟风禄说道。今年汛期,九山镇党委书记贺志健到东苇场村察看汛情,发现了漫水桥的情况,当即决定由镇上出资拆除重建,消除这一安全隐患。

  8月20日下午,记者在东苇场村漫水桥改造现场看到,桥梁架构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收尾工作。由于刚下完雨,河里的水位涨了不少,给施工增加了难度。“这个新建的桥比原来的高了一米多,以后不管水位再怎么涨都不会漫上来了。”村民王爱文说道。

  九山镇位于弥河源头,全年降水量大,河流水库众多,大多数村庄都是沿河而建,几乎每一个沿河的村庄里都有几座桥,是村民们在两岸之间来回的必经通道,然而这些桥大部分都比较简单,随着年代越来越久,很多都出现了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汛期时,水量大、河道窄,大水漫桥甚至冲坏桥的状况时有发生。从2018年开始,九山镇开始全面推进乡村危桥维修加固、修复桥梁病害,目前,累计完成苇场桥、小花龙潭桥、岸头桥等危桥重建加固27座,有力保证村民出行安全。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九山镇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持续改善民生、传递幸福温度,从配备专业设备服务全镇改厕户、修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配套工程、建设高标准垃圾中转站以改善人居环境,到建设希望小屋、帮扶困难户、慰问军人军属以重点关爱特殊群体,再到硬化道路、保护生态、推进清洁取暖项目以加快镇区更新,全镇学史力行、事无巨细,依托一个个“小事件”“小关怀”构建起了服务群众“大民生”。(通讯员 纪哲)


初审编辑:正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