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潍坊频道 > 精彩专题 > 2018潍坊两会 > 热点聚焦 > 聚焦头条 > 正文

潍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为医疗发展开“药方”

2018-01-07 16:21 来源:潍坊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月6日,参加市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为我市的医疗发展献策,就推进分级诊疗、发展基层医疗和发展中医药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月6日,参加市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为我市的医疗发展献策,就推进分级诊疗、发展基层医疗和发展中医药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周玉东代表 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

  观点:在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中,需要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加快我市“健康潍坊”的发展。在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实施过程中,各级医疗机构正积极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以实现人力资源整合、管理资源整合、信息资源整合。那么,对于如何才能确保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落实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还需要有具体的保障措施。

  建议:要按照大型医疗集团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三级综合性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实行医联体建设模式,以专科联盟建设为带动,通过坐诊查房、技术指导、人才培养、远程会诊等方式,把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一级基层医疗机构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分工协作,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使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马广艳代表 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

  观点:提升医疗水平发展,重在基层,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最重要的是人才。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群众更重视健康了,因此,基层医疗单位的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才能适应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同时,还要做好医疗卫生网络体系的规范化管理,转变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

  建议:不断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医疗需求。一方面要稳定人才队伍,留住高素质人才,这就必须加大人才的招聘力度,完善城市医院人才到基层医院服务的有关政策,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地解决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才紧缺的现状,要为医技人才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和发展条件,使专业技术人才“肯进来、留得住、用心干”。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医技人员的综合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孙成云代表 完善中小学校卫生室

  观点:学校是一个人员密集的专门场所,有的学校即使是设立了卫生室,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诊疗服务,离健康教育的要求远远不够。有的学校卫生室由医疗机构负责,由于受经济利益的影响也是有名无实。

  建议:根据有关规定在中小学校设立卫生室。人员配备根据学校规模由人事、教育、卫生部门研究确定。学校卫生室要承担教职工和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学校卫生与健康巡查制度的开展、生理卫生和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学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与监测工作、学生常见病筛查工作,加强学生口腔疾病、肥胖、近视等综合干预。教育、人事部门招聘教师时,要有一定比例从医疗卫生专业院校的毕业生中招考。临时人员不足的问题,可由医疗部门派驻解决。学校卫生室的人事、业务等由教育卫生部门共同管理。

  丁洪亮代表 普及日常应急急救常识

  观点:由于大多数人们缺乏应急急救常识,在一些突发事故现场,群众常常不知所措,只能等待救护车的到来。加强应急急救常识普及教育,推广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是一件有利于社会的大好事。

  建议:政府应当把普及应急急救常识,推广自救互救技能纳入社会管理创新之中,制定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全民应急急救常识普及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对社会公众开展广泛的应急急救常识宣传教育,提高自救互救技能。对重点人群和行业开展培训,提高处于或有可能最先到达事故现场的行业一线人员的应急急救技能,如警察、司乘人员、宾馆饭店和商店商场服务人员等。在各类学生中开展应急急救常识培训,使其不仅自己掌握应急急救技能,通过学生还能把这种应急急救技能普及推广到学生的家长。

  林艳委员 医保政策向基层倾斜

  观点:近年来,我市实施的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分级诊疗等一系列政策制度,使基层卫生发展得到了明显提升,但仍有薄弱环节,特别是卫生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后,收入来源主要来自财政补差和诊疗收入。受医保配额限制,有的卫生院医保配额明显不足,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在基层看病就医的需求。现行的医保政策要求超出配额的资金全部由医疗机构垫付,出现了“不干不赚钱、越干越赔钱”的局面。个别卫生院职工担心配额超支垫付,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建议:社保部门结合我市实际调整医保资金使用政策。医保配额资金向基层卫生院倾斜,以县市区为单位设置基层卫生院医保资金总控线,各卫生院分配的医保配额,年度内根据卫生院实际业务开展情况统一调配使用。年底结算节余部分,在基层卫生院范围内进行二次分配。医保、卫计部门加强业务指导,推动规范使用医保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人社、卫计、财政等部门实地调研,出台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用好医保配额和财政拨款的杠杆,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迟耸立委员 深化城乡基层医改

  观点:搞好基层医改,发挥其对群众健康的保障作用,对于提升全民素质、改进城市品质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市基层医改三医联动程度不够,部分地区部门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一些改革措施不能落地;医疗联合体建设的紧密程度不够,上下医疗机构间的利益共同体建设工作滞后,不能有效调动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的积极性,缺乏一定的统一性。

  建议:政府主导,发改、编制、人事、财政、卫生、物价等部门协同,形成医改推进工作合力,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创新本地医保基金管理办法,探索实施医疗联合体医保打包统一支付制度;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贯通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管理体系,强化医疗联合体工作落实考核,不断提升卫生院和卫生室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推动基层首诊,夯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严格监督管理医疗机构医疗行为,促进转诊机制的灵活运转。通过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推动实现患者不动专家动的转诊模式;通过信息化支撑下的互联互通,实现专家不动患者动的正常转诊。贯通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间的转诊通道。

  温明春委员 发展中医药适宜技术

  观点:中医药适宜技术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适合于养生保健类的适宜技术可为家庭自我保健、社会养生保健、健康服务创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如针法、灸法、按摩疗法、中医外治疗法、中医内服法和中药道地药材的培植和炮制适宜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老年疾病,值得推广。

  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设立专项培训项目,列支专项经费,上级主管部门重点部署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把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培训列为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考核内容;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列为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应用的重点病种,明确治疗路径、治疗方案、自我操作规范,避免过度医疗;完善医保管理和引导;鼓励中医药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开展中医临床基层适宜技术培训;采取理论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培训以中医药基础理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为主要内容;做好技术准入,抓技术标准制定、质量控制、技术操作人员资格准入,保证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崔向东委员 破解儿科医生短缺困境

  观点: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医疗机构儿医紧缺、儿童看病难等矛盾将更为突出。儿科医生短缺主要有四方面原因,医源较少,受学术兴趣、生存压力、发展空间等因素的影响,选择成为儿科医生的人员尤为稀少;儿科专业工作压力大、风险高;现有医疗体制结构下,儿科医生编制少,薪酬普遍较低;“二孩”政策的实施,全国迎来生育高峰期,医院儿科医生不堪重负。

  建议:鼓励医学院校加强儿科医学学科专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置儿科临床学院和申请增设儿科本科专业,扩大儿科学专业学生招生规模,公立医院增加儿科编制或聘任员额;建立符合我市儿科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在职称晋升、主治医师等岗位聘用以及在突出贡献专家选拔等评先评优方面给予儿科人才政策倾斜;加强新药创新研究,科学定位儿科市场价值;鼓励儿童专科医院、大型三甲医院在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开设门诊部,或向二级医院、社区医院输出人才,让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


初审编辑:纪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