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此门时方少年 无悔青丝换苍颜——孙敬明与他的博物馆人生
今年是孙敬明进入潍坊市博物馆(包括其前身)工作的第45个年头了。已经71岁的孙敬明在山东文博界赫赫有名,如果要在山东找一个人作为“博物馆人”的代表,恐怕非他莫属。然而,我们说他是“博物馆人”的代表,并非仅仅因为他名头大,学问高,成果多,更因为他对博物馆的热爱以及对博物馆事业四十多年如一日的痴情。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在“世界博物馆日”到来前夕,记者来到潍坊市博物馆,对孙敬明进行了专访,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博物馆人”的故事。
记者 李旭旭 见习记者 王冠儒
十笏园中知松堂 曾见翩翩少年郎
孙敬明进入博物馆工作,是在1978年。那年他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博物馆也不叫博物馆,而是叫做昌潍地区艺术馆文物组。1984年,随着一系列行政区划的改变,潍坊市博物馆成立,当时的博物馆位于十笏园内,孙敬明在这里一待就是24年。
他曾经这样描绘自己在十笏园的研究生涯:“东厢房三间,门前青松一株,坐拥书城,清净惬意,终日与古人游,耳闻松风涛韵,稽考三代之上,时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慨!”孙敬明的斋号“知松堂”便是由此而来。
“坐拥书城,清净惬意,终日与古人游”,如此这般的乐趣绝非常人所能领受,个中的辛苦也只有孙敬明自己知晓。当时,孙敬明在十笏园的工作间门口朝西,房间内比较潮湿,在屋子内待的时间一久,地面的凉气便从双脚传至全身。孙敬明常常是下半身冬装、上半身夏装的打扮。有时候孙敬明外出打水,同事远远便瞧见他脚上穿棉鞋,上身着汗衫裤衩,一只手提着一只水壶走在黛瓦粉墙之间,场面颇有些滑稽。
直到2008年,这种情况才得以改观。潍坊市博物馆由潍城区搬迁到高新区,孙敬明的办公室也换到了南面。从孙敬明现在的办公室向窗外看,阳光透过翠绿的枝叶洒下来,十分静谧宁静。孙敬明的办公桌上面是书,下面是书,周围也是书。十几平米的办公室,光书占去了有一半的空间,有些高高地堆着,高过人的腰部,仿佛一不小心就要歪下来似的。“屋子里的书是不能动的。”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人员王曦泽悄悄告诉记者,有时候自己想帮老师规整一下,却被制止了。孙敬明与这些书有自己的“相处之道”,看起来摆放杂乱、没有头绪的办公室,在他心里却十分规整,“想找什么书,一伸手就找到了。”孙敬明笑着说,自己找书时有如神助。
说这话的时候,当年的少年郎已经变成了鬓带霜丝的老者。一晃就是四十五年。
虽说“板凳要坐十年冷”,可是作为当年的“天之骄子”,孙敬明如何能坚持这么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解释,就是因为喜欢。孙敬明说:“喜欢这个工作,做进去了,就有无限乐趣。”
甘愿十年磨“剑” 终其一生爱“钱”
多年坚守,孙敬明收获满满。
1993年,他被评为正研究馆员,年仅41岁,是山东省文博系统最年轻的正研究馆员。那些常年评职称每每落第的人可能会理解其中的难度,而对于一个在地市级博物馆工作的人来说更为不易。
迄今,他已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论文300多篇,获国家、省级奖40多项。参与主持发掘青州龙兴寺遗址,入选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再看他的一大堆头衔: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社会科学专家库成员、山东省文物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山东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山东省文博系统高评委,以及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兼职教授、研究生导师……
孙敬明在文博领域多个专业都颇有建树,最为人称道的是对古兵器和古钱币的研究,可谓十年磨一“剑”、一生爱“钱”。
先讲一个他与古兵器的故事。
1998年,临淄淄河沙滩中出土一把铜剑,由挖沙农民韩如水挖出,上面有铭文,但是没人认识。齐国历史博物馆馆长朱玉德先生来潍坊接孙敬明专程到临淄鉴定这把铜剑。当孙敬明把剑在手细鉴铭文,当即释“郾王职作武某旅剑”八个铭文。这个战国文字“郾”就是文献中的“燕”,燕王职就是燕昭王。也就是他为得千里马而千金买马骨,筑起黄金台广求天下士,终于富国强兵,而命乐毅为帅一举攻下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并且占领齐国五六年之久,后来齐国田单用火牛阵计胜燕国军队,而一举收复失地,重建齐国。尽管文献记载确切,但是有关这位奋发有为的燕昭王的文物却极为少见。著名的越王勾践所铸带有铭文的青铜剑全国已有十几把,件件国之瑰宝。而大名鼎鼎的燕昭王之铜剑则仅有这一把完整的,且出土地点在临淄,其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自是珍贵无比。所以不久就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该剑不仅成了当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且参加了一系列国家、国际的文物珍宝展。为此,中央电视台还到临淄专门拍摄纪录片,请孙敬明到临淄结合现场接受专访。
鉴于孙敬明在古兵器研究方面的专长,他成为2017年轰动全国的“2·10大韩村特大盗墓案”的鉴定专家。该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2名,缴获国家级文物200余件,其中收缴的春秋晚期郳公戈铸有铭文12字,经专家破译为“郳公克父,择其吉金,作其元用”。该案中的专家之一就是孙敬明。“在一开始现场鉴定的时候,由于光线的问题,没有发现12字铭文的全部,后来在吃饭的时候,在手机上重新看倪公戈的照片,才找到了这12个字。”孙敬明后在《中国文物报》上专门撰文:海岱地区已出土齐鲁莒等土著体系铜戈、铜剑,铭文常见,如齐“高子戈”、“莒公”戈、“右”戈等,最少者一字,常见者三字,最多者七字,此戈(郳公戈)刷新了以往纪录。此戈的成功收缴,填补了山东省实物考究春秋晚期郳国青铜器的空白。
再说说孙敬明的“爱钱如命”。所有人都爱钱,但是与别人不同的是,孙敬明爱的是古钱币。“从1987年发表第一篇古钱币作品《潍坊新出齐币与研究》以来,已经发表了三四十篇关于古钱币的文章。”孙敬明说。2016年,他出版《海岱古钱新解》,该书成为他古钱币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一经出版,便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
无论是他的古兵器还是古钱币研究,都得益于他身后的古文字功底。孙敬明说,这多亏了他当年重回母校的深造。1983年,国家文化部为抢救整理古籍,委托国内知名老教授举办古文字和古籍整理研究班,因母校老师厚爱,孙敬明得以重返吉林大学读由于省吾教授主办的全国古文字讲师研究班。在他培训结束重回潍坊市博物馆后,古文字学的加持使他在之后的学术研究中如鱼得水,不仅是古兵器、古钱币方面,在古国史、古文明研究方面也多有建树。
再看一个孙敬明通过古文字研读使文物升级的故事。1970年,诸城臧家庄大墓中出土编钟、编镈16件,出土不久有关专家即撰文在国内发表,但是并未发现上面铸有铭文;后来又先后赴省、市多次参加重要出土文物展览,但是均未发现上面的铭文。直到1986年才由孙敬明发现编钟、编镈16件均铸有铭文,铭文相同为“陈匊立事岁,十月己亥莒公孙潮子造器也”。从铭文看出这属于典型的齐国铭文书体与内容,尤其“立事”一词,仅见于齐国,后来赵国、燕国都有所模仿。但是此套编钟、编镈,不但涉及齐国,而且还有关莒国,这个莒国就是齐桓公当年避难,以及后来鲍叔牙规劝称霸诸侯的齐桓公“毋忘在莒”的莒国。由此铭文,不但为研究齐国,而且还为齐国何时占领莒国提供科学依据,以及探讨春秋战国早期今诸城一带属于齐抑或莒均是大有裨益。所以,1992年冬,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审定这套编钟与编镈为国家一级文物,成当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慧眼练就有“明”镜 鉴物更须凭良心
孙敬明认为,文物考古研究自然应该多见实物,要“心细如发而目光如炬”。正是这些学术积淀,让孙敬明在文物鉴定上亦成就卓著。
文物鉴定,自古有“眼学”之说,靠的是眼力,凭的是业界良心。有时候,文物鉴定的结果甚至还可以救人一命。1996年,孙敬明在鉴定一把疑似越王勾践儿子的剑时发现“字有差失,剑有破绽”,不是一件真品。也因为这个鉴定结果,涉及文物盗卖的相关人员,量刑获得了减轻。
孙敬明表示,文物鉴定有时还关乎定罪、人命,更要慎之又慎。“不能把假的说成真的,也不能把真的说成假的。文物鉴定要凭良心、学问来做。”从事鉴古工作多年,孙敬明接触过的文物宝物不计其数,有的甚至价值连城,而他从来不藏一件。孙敬明说,考古之人不藏古,是为避“瓜田李下”之嫌。
孙敬明鉴定工具是一双眼,外加一个日月牌的放大镜。从刚开始工作到现在,这副放大镜陪伴着孙敬明走南闯北。放大镜看起来并不起眼,三块铁片展开是长方形,折叠起来是一个“凹”字形,其中一块铁片上内嵌一块眼睛大小的镜片,使用的时候,需要将镜片靠近被观察的物体,俯下身去看才能有放大的效果。
“它工龄也有40年啦。”孙敬明打趣道,曾经也有人送给过孙敬明一个进口的、类眼睛形状的高端放大镜,但孙敬明还是喜欢用这个老伙计。说这话的时候,孙敬明坐在办公桌旁边的椅子上,手里不住地把玩这个老物件,“这个还是日月牌的呢,日月合起来就是明,跟我的名字一样的。”
此生难离博物馆 愿做今时古代人
与学术研究上的严谨认真不同,孙敬明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简朴、随和。他被人称为“活着的古人”,不但不恼,还欣然受之。
对于衣着,孙敬明并不讲究,常年以“两副面孔”示人:黑西装、黑皮鞋、灰领带是外出参会时的装扮,办公室里的工作服则是一件蓝色的冲锋衣。冲锋衣的小臂下侧“沉淀”了不少墨水,袖口也已经磨得发白,其中一只袖子靠近肩膀的地方有个刮开的口子,用蓝色的线缝了起来。
孙敬明常年骑着一辆“大金鹿”牌的自行车上下班,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那还是响当当的自行车品牌。工作地点由十笏园变成了现潍坊市博物馆后,“大金鹿”换成了公共自行车,孙敬明的出行方式始终没有太大变化。
当然,随着年龄增大,他也在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变化。过去,他只是搞好自己的研究,如今,他更想把自己的本事传给后人。2017年,山东省文博系统17名青年才俊拜在孙敬明门下,被称为“海岱十七子”。为什么收这么多徒弟?孙敬明说这是“薪火相传”。
早在2013年,孙敬明就在单位办理了退休手续,为的是“给年轻人腾位子”。可是,单位并没有让他走,破例为他留了一间办公室,他依然每天都来,哪怕是大年初一。他外地弟子说“如果大年初一给孙先生拜年,打他办公室座机准没错。”
孙敬明说,他就是个博物馆人,这辈子是离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