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潍坊”,研学旅游再跨步!
鲁网2月17日讯(记者 王玉龙 魏雪)2月15日,潍坊市研学旅游协会成立大会暨研学旅游精品课程展示交流会成功召开,200余位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谋研学旅游发展新图景。这场大会不仅标志着潍坊研学旅游步入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快车道,更折射出文旅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活力,为“行知潍坊”品牌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在“双减”政策深化与素质教育需求升级的大背景下,潍坊以研学为纽带,为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模式革新提供了新思路。
规范化筑基:从“野蛮生长”到生态共建
经过多年发展,研学旅游已成为教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旅游业最为繁荣活跃的细分市场,是全环境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是拉动旅游消费增长的新引擎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研学旅游市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课程同质化、师资良莠不齐、管理松散等问题。潍坊市成立研学旅游协会,发布工作要点、行业倡议,正是针对痛点构建规范化发展框架的关键之举。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培养专业导师、联动政校企资源,潍坊将碎片化的市场整合为系统化生态。这种“政府引导+行业自治”的模式,既避免了过度行政化对市场活力的抑制,又以专业标准护航研学质量,为“行知合一”的教育理念落地提供了制度保障。
课程创新破题:让教育回归场景与体验
潍坊市以打造中国研学名城为目标,持续加大研学产品供给,研学旅游方兴未艾。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家,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基地26家,市级基地97家、营地5家;具备课程开发能力的研学市场主体10家,省级优秀研学课程39项;研学指导师、实践教育师、非遗传承人讲师、研学安全员等3570人;经营研学业务的旅行社54家,占全市旅行社总数的19%,其中年接待1万人次以上的26家。
研学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课程设计。此次研学旅游精品课程展示交流会高调展示精品课程,强调“教育场景再升级”,凸显了以内容驱动发展的战略眼光。课程开发根植于潍坊的地方文化基因,开发差异化、持续性的课程体系,避免了“千城一面”的尴尬。这种将传统文化“活化”于体验、让素质教育“行走”于自然的实践,打破了课堂边界,使知识传授从单向灌输转向多维互动。
文旅赋能城市:从产业增长到品牌增值
2024年以来,潍坊市加大研学旅游供给,研学旅游实现爆发式增长。据测算,2024年1至8月全市共接待研学游客600.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36.2%。研学旅游“火力十足”的背后,展现的是文旅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多维价值。短期看,“研学热”带动了住宿、交通、景区等消费,成为经济新增长点;长期看,通过文化输出与教育赋能提升城市软实力,更有利于“行知潍坊”品牌的打造。
为科学持续打造“行知潍坊”研学品牌,促进全市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不久前,潍坊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文旅局联合公布了包括历史人文、生态农耕、非遗体验、地质探索、智慧工业、红色革命、蓝色海洋、体育竞技、国防教育、综合实践等在内的10大类、167家潍坊市首批研学旅游点,推出了10条研学旅游线路,研学资源不断整合,研学供给不断提升,为“行知潍坊”建设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真正的进步,从不是将过去装裱成标本,而是让千年文脉化作滋养未来的泉眼,在每一次躬身实践、每一场山水相逢中,完成文明基因的永续传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游让青少年成为城市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在体验中形成的“潍坊记忆”,可能转化为未来的旅游消费力或人才吸引力。这种“以教促旅、以旅彰文”的循环,正是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教育的真谛,从来不在试卷的方寸之间;文明的延续,终究要交付给脚步丈量世界的少年。潍坊的风筝线牵引出教育改革的天空,木版年画拓印出文化自信的底色,而这场始于研学的创新实践,终将编织成“行知潍坊”的独特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