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风筝与文学相遇——《亲爱的风筝》新书发布会侧记

2024-05-08 16:33:2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5月8日讯(记者 王玉龙)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喜欢仰望天空吗?其实很简单,当你望向天空时,会看到自由翱翔的五色风筝——这像极了自己的理想;你会被一种的细细的东西牵引着——这又像极了自己的人生。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理想与现实、天空与大地、飞翔与行走……在此产生曼妙而奇特的耦合。

83a51e1c5798529b4a0a05f75459b37

  (活动现场)

 (一)

  这是一场风筝与文学的美丽遇见。

  5月8日上午,“中国年画之乡”“中国风筝文化之乡”潍坊市寒亭区的区新华书店,儿童文学作家鲁鸢南《亲爱的风筝》新书发布会正在举行。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这是郑板桥在《怀潍县》中描写的清代老潍县放风筝的热闹场景。

  十多天前,来自世界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风筝爱好者齐聚鸢都潍坊,共同参与和见证了第 41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漫天盖地风筝飞舞的盛大场面。今天,“世界风筝都”潍坊又迎来了以国家级非遗项目潍坊风筝为主线创作的儿童小说《亲爱的风筝》的新书发布会。

  本次活动由中共潍坊市寒亭区委宣传部、寒亭区教体局、寒亭区文联、寒亭区融媒体中心主办,接力出版社、寒亭区新华书店、寒亭区作家协会、潍坊市朗协寒亭分会承办。接力出版社少儿分社、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联、潍坊市新华书店及寒亭区相关负责同志等参加活动。

3fbbd34ea44c119c5d00322142f139e

  (潍坊杨家埠风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红卫为鲁鸢南赠送特色风筝)

  (二)

  杨家埠的风筝再次走上文学殿堂。

  《亲爱的风筝》是一部儿童文学小说,它讲述了一个以非遗传承为主题的隔代治愈故事:在“风筝之乡”山东潍坊,有个叫杨家埠的地方(书上称“飞鸢埠”),整个村子,世代以制作风筝为生。风筝大师遗孀杨婆婆,因丈夫意外离世,伤心不已,恨上了风筝。邻家少女杨青青,自小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河岸边放风筝的杨青青,偶遇了杨婆婆,两人因此相识相知。

  因为风筝,杨婆婆和杨青青从不了解对方、不喜欢对方,到打开心结开始制作风筝,从设计、烤弯、绑扎、裱糊到彩绘……一老一小切磋琢磨,互为手眼,让这个独门手艺得以传承,而这一老一少在制作“龙头蜈蚣”的过程中,彼此温暖,彼此疗愈。

  南鹞北鸢、岁月千年,小说交织呈现两代人的内心波澜、命运浮沉,让非遗传人的一曲心声珠圆玉润,娓娓道来。

  《亲爱的风筝》是第三届“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银奖作品,入围中国作家网文学好书书单、儿童文学新作推荐书单。本书根植于在我国已流传两千多年的风筝文化,以“风筝之乡”潍坊杨家埠为背景进行文学创作,塑造了非遗传人坚守初心、执着传承的动人形象。

  这已经不是杨家埠风筝第一次走上文学艺术的殿堂。2022年,根据寒亭作家原著小说《半缘君》改编拍摄的彰显风筝文化特色的大型电视连续剧《铸匠》,先后7次在央视播出,并入围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参评作品;根据“伍豪之剑”历史事件创作并拍摄,展现风筝文化的红色电影《断线之后》,在央视6套影视频道播出。

ab06610c9de00ef8879543a27e9b049

  (鲁鸢南为读者签名赠书)

  (三)

  本书也是作者的“致敬之旅”。

  《亲爱的风筝》作者鲁鸢南,曾用笔名“初小轨”,1987年出生于潍坊市寒亭区,云南省作协会员。2016年起开始全职写作,其文章多次被各级媒体转发,并在《青年文摘》《格言》《文苑》《哲思》等期刊多次发表文章。

  鲁鸢南有着多重身份——她是一个出版 13 本书还在持续专注写作的潍坊寒亭籍姑娘;她是“网文红人”,当年一篇《很感谢你能来,不遗憾你离开》创造现象级传播;她是青年作家“初小轨”,她写小说,长篇、中篇、短篇,写随笔,爱情、亲情、友情、人性,她的文章被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十点读书等千万级大号多次转发,她的多部作品版权已输出海外;她是儿童作家“鲁鸢南”,作品先后获得曹文轩儿童小说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等多个儿童文学奖项。

  “鲁鸢南关注到了家乡潍坊的风筝文化,将这个非遗文化纳入儿童小说创作之中,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南鹞北鸢、岁月千年,小说交织呈现两代人的内心波澜、命运浮沉,让风筝文化通过文学作品被更多读者了解,也娓娓道出了非遗传人的心声。”接力出版社少儿分社社长李雅宁说,“此书在品味风筝之美的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是潍坊寒亭人。我从小放风筝,特别了解风筝,虽然后来嫁到云南,但对故乡的风筝一直念念不忘,所以写了风筝,而且特意将自己的笔名改成‘鲁鸢南’,鲁,就是山东;鸢,就是鸢都潍坊,就是故乡的风筝;南,就是要把家乡的风筝文化带到南方、带到云南。”鲁鸢南说。

IMG_256

  (2024潍坊国际风筝会)

 (四)

  潍坊风筝,广阔天地无限可能。

  风筝,这一古老的中国传统技艺,随着春风翩翩起舞,承载着无数人的童年回忆与情感。

  寒亭区是是潍坊风筝的发源地,作为“姊妹艺术”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素有“风筝故里·年画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寒亭区充分发挥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民俗文化与文学、影视、动漫等跨界融合,在风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做了一些突破性的工作。由寒亭作家原著小说改编拍摄的彰显风筝文化特色的大型电视连续剧《铸匠》,先后7次在央视播出,并入围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参评作品。根据“伍豪之剑”历史事件创作拍摄,展现风筝文化的红色电影《断线之后》,在央视6套影视频道播出。推出的手游《王者荣耀》“李元芳”风筝皮肤风筝技艺制作的电影《封神第一部》道具“玄鸟”等文创产品,让风筝“炫”出风采,走向世界。

  风筝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发明,曾被英国学者李约瑟写入《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风筝在军事、体育、娱乐、艺术、科技等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潍坊是风筝的主要发祥地,宋代时风筝就已经在民间普及,至今已形成了题材广泛、造型优美、绘画精细的独特风格。近四十年来,国际间的风筝交流活动,使得潍坊风筝更加蜚声中外。

  潍坊风筝是中外友谊的桥梁。它就像一条友情的丝线,把潍坊人和海内外朋友的心连在了一起。

  潍坊风筝是文旅健康的磁石。“潍坊的天是倒过来的海”“在潍坊啥都能上天”……潍坊风筝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

  潍坊风筝是富民兴村的利器。目前全市有风筝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8万人,年销售额20多亿元,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给潍坊人一根线,他们的风筝能飞遍全世界;

  给潍坊风筝一个天空,它能呈现出更无限的可能。

责任编辑:王玉龙
新闻关键词:风筝文化潍坊文学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