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副校长董志勇:潍坊发展新质生产力潜力巨大

2024-04-03 15:48:0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4月3日讯(记者 王玉龙)4月2日上午,潍坊市推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招商引资暨第四届潍坊发展大会主题大会在潍坊富华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海内外乡亲贤达、精英翘楚数百人齐聚风筝故乡,畅怀话桑梓,聚力向未来,携手奔赴开放发展、成就梦想的新征程。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董志勇在作大会发言时表示,潍坊发展新质生产力基础条件扎实,希望潍坊市抓住机遇,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区别与传统生产力的基本特征应该是四个‘新’。”董志勇教授认为,新质生产力首先是“新观念”,当别旧有技术体系、摆脱传统增长路径;其次是“新要素”,不断拓展数据等新的生产要素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再次是“新阵地”:布局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还是“新引擎”:创新驱动、跨学科、跨领域、跨机构、跨部门。

  那么,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哪些客观要求呢?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也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表征和结果。”董志勇教授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三个客观条件:传统制造业的“脱胎换骨”、新兴产业的“破茧成蝶”、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良性互动的“血肉交融”。

 潍坊发展新质生产力潜力巨大

  潍坊发展新质生产力基础条件如何?董志勇教授认为,潍坊工业基础非常雄厚,工业、制造业体量大,工业门类齐全,重点行业突出,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40%,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达到30.9%。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潜力和空间巨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潍坊新兴产业崛起的势头强劲,和传统行业实现良好接续发展的势头。新兴产业已具相当规模,动力装备、高端化工、食品加工、新一代信息技术4个产业集群产值均已超过千亿元。拥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个、省级“雁阵形”集群17个,均居全省第2位。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8个,居全省第2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9%。

  潍坊科技基础扎实,一贯强调产研结合,助力新质生产力落地生根。潍坊先后4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已建立完善“单项冠军”等5个梯度培育库,推荐952家企业进入省级优质企业培育库。与工信部共同搭建“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服务平台。在过去的2023年,潍坊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

  人才上,潍坊也是可圈可点。2023年新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50人、泰山系列人才49人,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入选齐鲁大工匠1人、齐鲁工匠6人。2024年计划还要新引进高校毕业生8万人以上,高端人才1000人以上,新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80人以上。潍坊,已形成了先进制造业聚集、发展、崛起的巨大磁场。

  对潍坊发展好新质生产力的几点建议

  董志勇教授对潍坊发展好新质生产力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一是转变治理理念。要强调“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紧密结合,运用好中央配套的各项政策工具,加快产业更新换代、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根据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状况,及时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有较大的偶然性,并不是产业政策所能静态预期的。因此发展规划必须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董志勇教授认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选择上、要力避盲目铺摊子,坚持少而精,既要制定共性的支持政策,又要根据企业诉求,“一企一策”制定个性化政策,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是改造传统要素资本。不断深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坚持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探索创新以政策性条件引导、企业信用承诺、监管有效约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完善与科技创新相匹配的金融体系,探索建立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搞好“五篇大文章”客观看待中央对地方化解存量债务、严控新增债务的一系列要求,要统筹发展与安全,防范系统性风险,而不是不要发展、因噎废食。

  三是改造传统要素劳动力。重视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家对对科技前沿的感知能力、对产业转型的识别能力,摆脱传统产业束缚的变革能力,改革企业架构以更好拥抱技术进步的调整能力。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生产高质量产品、提供精细化服务的价值追求,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吸收新理念的创新意识。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站在新时代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叙事逻辑,是站在经济结构升级的当下,要求我们补齐底层技术、高端制造、先进设备、科技农业等方面缺乏的产能,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董志勇教授表示。

责任编辑:王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