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先锋丨袁晓伟:引领蔬菜种业“中国芯”

2025-06-10 14:41:0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编者按:农业兴,百业旺;农民富,潍坊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潍坊作为农业大市,始终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从“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到“寿光模式”,这片热土不断书写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展现潍坊三农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先锋力量,鲁网潍坊联合潍坊市农业农村局进行“强农先锋”专题采访,聚焦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模范人物、先进典型和标杆案例,传播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以先锋为镜,向榜样看齐,汇聚农业强市的澎湃动能,为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凝聚力量。

  鲁网6月10日讯(记者 王玉龙 张丽华)夏日时节,大地蒸腾。潍坊市青州市,华盛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实验室主任袁晓伟正与科研人员一起检测西葫芦种子出芽率、出芽方式、水分、净度、纯度等,前期团队选育的西葫芦抗病新品种推向市场后,凭借商品性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等优点,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

  “目前,该品种已经申报植物新品种保护,并在山东、山西、辽宁等地进行示范推广。”袁晓伟说。多年来,该公司一直专注于培育优质蔬菜种子,主要从事萝卜、白菜等16类蔬菜种子的研究。目前,已育成各类蔬菜品种300余个,瓜菜种子年销售量400吨以上,占山东省市场份额的1/10,带动蔬菜种植户40多万户,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欧洲、中东、东南亚、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作为华盛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潍坊市花卉与蔬菜产业学院副院长,袁晓伟始终站在农业科研与产业融合的前沿,以技术突破助力乡村振兴。近日,记者走进华盛农业集团,对话这位农业科技领域的践行者,探寻他她的科研历程与产业理想。

  袁晓伟,女,1983年12月生,青州人,山东农业大学理学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博士后,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及蔬菜生物育种工作。泰山产业创新领军人才,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服务队专家,山东省科技特派员,鸢都产业领军人才,首批“潍坊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创新榜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潍坊市劳动模范、潍坊工匠、潍坊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

IMG_256

  回乡创业,为种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

  2013年,袁晓伟博士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带着满满的家乡情怀,回到青州,助推山东蔬菜种业发展。

  初到公司,实验楼还未建好。老师和同学非常不解,他们认为袁晓伟作为荣获毕业奖学金的优秀毕业生,至少要留在科研院所,再者,华盛农业是民营企业,在这搞科研有没有前途?“企业是创新主体。我国科研水平很高,SCI发表量全球第二,但成果转化能力较弱,尤其是基层,更缺科技工作者,我是党员,要带头将国际前沿科技应用到育种中来,为种业装上‘中国芯’。”袁晓伟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和决心。

  没有实验室,就自己设计。“当时,我只有一份建筑图纸,眼前是空旷的主体建筑,两者尺寸还不相符。”袁晓伟回忆道。她用尺子一段段地量,操作台间隔多大、水电线路怎么走,所有细节都得考虑周全。她先后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地参观请教,对图纸反复修改。凭着一股子韧劲,从没接触过建筑领域的袁晓伟将实验室以最短时间建成并拉起一支巾帼科研队伍。2014年生物育种实验室获批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020年、2023年袁晓伟带领的科研团队先后荣获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巾帼建工先进集体。

  科研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西葫芦叶子比较大,特别容易感染病毒,为选育抗病新品种,一种病毒的病源把我们难住了,没有纯种病毒,就没法开展后续工作。”在科研面前,袁晓伟是个有事不能等明天的人。“人家躲着病毒走,我们找着病毒去。最终我们筛到了病毒单株,进行了后续实验,两年时间终于把西葫芦抗病分子标记开发出来。”

  病毒在不断变异,难题会不时出现,在与病毒、难题较量中,她们收获了成长,用袁晓伟的话说,这一路走来就是不断“打怪升级”。她带领科研团队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省级以上课题293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5篇;申报专利11项;先后荣获全国农林牧渔丰收三等奖,山东省农林牧渔丰收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袁晓伟在种业界闯出了名堂。创新蔬菜种质资源1000余份,建立了蔬菜抗病筛选等技术规程51项,开发蔬菜分子标记700多个,成功选育蔬菜新品种60多个,育成的蔬菜新品种现已在全国进行产业化推广。2022年袁晓伟博士全职申报并获批泰山产业创新领军人才。

  在袁晓伟及其团队努力下,企业的科研力量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先后获批国家博士后工作站、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7个,科研实力稳居全国民营蔬菜育种企业第一位,2020年华盛农业获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自主培育的300多个蔬菜品种远销英国、巴基斯坦、韩国等十几个国家,累计示范推广1.1亿多亩,带动蔬菜种植户40多万户。

IMG_256

  无私奉献,帮扶农民发家致富

  “知识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是用来为社会服务的。”袁晓伟博士一向这么认为。

  作为山东省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服务队专家,袁晓伟带领科研团队,帮助多家种企开发分子标记、检测种传病害,大大增强了国内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促进蔬菜种业健康发展;作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袁晓伟免费为蔬菜种植户检测病虫害300余次,为食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发挥专长,助力种企发展。她充分发挥山东省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的优势,帮助山东、广东等多家蔬菜种企开发抗病及纯度分子标记、检测种传病害,大大增强了国内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促进了蔬菜种业的健康发展。

  免费检测,捍卫食品安全。下基层,走农户,免费为蔬菜种植户及种子生产基地检测病虫害,及时有效地防治蔬菜病虫害,大大减少了农药用量,确保人们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爱国拥军,开展技术培训。她们积极开展武警官兵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接待全国各地蔬菜种植技术人员及国外育种人员参观学习上千人次,将蔬菜种植技术和实验方法无偿教授给学习人员。

  包靠到户,助力脱贫攻坚。2020年,袁晓伟博士作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包靠省级贫困村青州市邵庄镇西薛村指导农户开展辣椒种植,帮扶青州市邵庄镇北薛村、西薛村、大薛村、石谷峪、范家岭等5个省级贫困村开展果蔬种植,帮扶30多户贫困户成功脱贫;2020年4月到王坟镇王坟村走访调研3名贫困户,分别对教育扶贫、健康和医保扶贫、农村危房改造、饮水安全政策等落实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帮助村民田立英办理慢性病保险。

  面对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她总是冲锋在前,科研经验与全国各地蔬菜产业技术人员无私分享,全心全意解决种植农户的生产问题。

IMG_256

  集聚英才,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袁晓伟博士担任教育部博士硕士论文评审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累计指导博士后2名,博士、硕士研究生17名,本科生27名。先后主持及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山东省良种工程等省级以上课题33项,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35篇;申报专利11项;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潍坊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

  集聚英才,共谋家乡发展。2018年由袁晓伟博士发起并成立了青州博士会,积极引荐在外工作的青州籍博士对接家乡产业。2024年袁晓伟博士当选为中国农业大学山东校友会副会长,引进王吉萍博士、冷伟锋博士等多位中国农业大学专家学者来青州参观交流对接指导,助力当地发展。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将生物育种列为强国战略科技力量,把种业提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袁晓伟博士充分利用所学专长,为我国种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大大加快了育种进程,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蔬菜新品种,为我国打赢种业翻身仗,国家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谈及规划,袁晓伟充满信心:“华盛农业正布局‘一带一路’市场,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际一流的蔬菜种业供应商。”她透露,下一步将联合高校开展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攻关,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造福一个民族。从实验室的显微镜到广袤的田野,她用创新诠释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使命。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这份坚守正焕发出新的光芒。

责任编辑:赵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