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道院,我们将纪念什么?

2024-02-01 14:11:1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月1日讯(记者 王玉龙)冬日清晨,阳光洒在虞河上,水面尚未上冻,不宽的河面波光粼粼。虞河旁通往乐道院的小路上,冬青树依然苍翠,梧桐枝干在风中昂然伸向天空,青砖红瓦的“十字楼”恢复了原来的面貌,肃然静默,无声讲述着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的百年沧桑。

IMG_256

  (一)

  在乐道院,我们纪念来之不易的和平。

  潍县乐道院,位于潍坊中心城区虞河岸边,毗邻人民医院、广文中学。那曾是一个幽静而充满欢乐的教会中心,始建于1882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为报复美国限制日裔美籍人士在美国本土活动,日本于1942年3月在乐道院秘密设立了外国侨民集中营,昔日幽静典雅的乐道院顷刻之间变成了一座阴森恐怖的人间地狱,关押了2000多名西方侨民,其中包括327名儿童。在这里,日本看守对西方侨民实行严厉看管、强迫劳动,并凶狠残忍地对待营区内外的中国人,殴打、责罚甚至杀害,直到1945年8月17日被解放。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在中国一共建立了四十余座集中营,潍县集中营是其中规模最大的。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留下了一个个西方闪亮的名字:英国400米跑奥运冠军埃里克·利迪尔、中美重新建交后的第二任驻华大使恒安石、美国花旗银行董事长夫人沙德拉·司马雷等。

  历史可以沉寂,但无法被遗忘。2021年2月3日,潍坊市正式加入国际和平城市协会,成为继南京市之后中国第二座“国际和平城市”。

  经历百年战争艰险岁月沧桑的洗礼,乐道院依然巍然屹立,依然肃穆庄重,她是历史的见证,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更是潍坊珍爱和平的见证。

IMG_256

  (二)

  在乐道院,我们纪念不屈淫威的抗争。

  被关押在乐道院的侨民,无奈的站在层层铁丝网前。对于这些被关押的侨民们来说失去自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们并不知道战争的尽头和将要面临的命运。乐道院集中营的岁月,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充满屈辱与凌辱的血泪史,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抗争史。

  比如英国著名奥运会冠军利迪尔。

  利迪尔于1902年在天津出生,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22岁的利迪尔以47.6秒的成绩打破了当时400米短跑的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为英国赢得了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天津“新学书院”(天津17中学的前身)当教师的利迪尔和其他侨民一起,被关进了潍县集中营。集中营的苦闷和绝望并没有让他屈服,他积极发挥自身专长,带领孩子们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难得的欢乐时光。

  再比如恒安石、狄兰。

  1944年6月9日晚,集中营内发生了二人逃走事件。逃出的是通晓中国语言、之前任北平辅仁大学教师的美国青年教师恒安石和曾在英国海军担任报务员、退役后在华担任英美烟草公司销售经理的狄兰。

  此次越狱计划由熟悉当地情况的德位思博士和雷振远神父策划,通过在集中营掏粪工张兴泰父子,联系到了潍县抗日武装,趁夜晚日本看守离开岗哨去检查电网的时机,由身高两米的英国电气专家汤米·韦德充当人梯,狄兰和恒安石先后从院墙跳了出去。

  成功逃脱后,恒安石和狄兰辗转到达了抗日游击队(苏鲁豫战区四纵队)驻地--平度县孙正村。随后他们分别给美、英驻华使馆写了密信,游击队派人将密信送到重庆美英驻华大使馆。不久之后,援华美军总部迅速调拨一批军用物资和资金,指示他们就地参加中国抗日游击队的工作。

IMG_256

  (三)

  在乐道院,我们纪念跨越国界的大爱。

  侨民被关押在集中营期间,生活在周边的潍县人民给予了他们无私的帮助。

  这其中,有“中国的辛德勒”黄乐德和掏粪工张兴泰。

  集中营的供给日益恶劣,多病体弱的侨民难友无药救治。集中营里的自治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德位思计划与他的学生、广文中学校长黄乐德联系,以得到他的帮助。日本人监控严密,唯一能够自由出入集中营的中国人只有掏粪工张兴泰。

  张兴泰父子是附近李家庄的农民,当这些外国人在集中营求救时,耿直忠厚的张兴泰没有半点犹豫,冒着生命危险将信转给了营外原广文中学校长黄乐德牧师。

  黄乐德接到信后,立即行动,竭尽全力募集到善款10余万美金。黄乐德将这笔善款分成三批,秘密送往中立国瑞士驻青岛代办处外交官手中,再以国际红十字会的名义,购买药物与营养品,分批送往集中营。

  正是这一批批的救命物资,才使得1500多名被囚禁在集中营的侨民渡过了艰难困境,否则,不知道有多少侨民要在这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倒下。

  这其中,有无数的潍县人民。 

  在乐道院潍县乐道院博物馆,珍藏着一张锈迹斑斑的铁床。这张床是丹麦难友和当地农民韩绪庭做交换后保留下来的。

  1943年春天的一个晚上,韩绪庭来到集中营西墙外。趁着日本兵不在,韩绪庭把2.5斤白糖和五斤鸡蛋吊了进去,里面有人接着。过了十几分钟,长杆子上吊出来这张铁床。床体是拆卸开的,床板一共三块。韩绪庭战战兢兢的接过床,这张床约25公斤重,他家距离集中营2.5公里。韩绪庭不敢有丝毫耽搁,扛起铁床,穿过庄稼地,赶紧回去了。保留下来的这张铁床成了那段历史的见证。在2019年由他的儿子韩崇斌老人无偿捐献给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

  三年多的时间里,像张兴泰、黄乐德、韩绪庭一样帮助过潍县集中营侨民的潍县人民还有很多,他们匍匐于黑暗,怀揣着光明,不畏尖刀弹雨,为集中营里的侨民送去了无私与关爱。从1942年到1945年,潍县人曾多次援救和帮助那些身陷囹圄的西方侨民,有的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IMG_256

  (四)

  在乐道院,我们还将纪念什么?

  穿越历史烟云,“乐道院”的足印依然铿锵。

  眼触百年前的深灰色欧式建筑,抚摸风雨剥蚀的块块砌砖,脚踏日月磨平了的光滑石板,耳畔仿佛听到八十多年前关押在这座东方最大的集中营里难民的呻吟和呼喊。

  乐道院的一座座建筑,都无声记录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暴行,乐道院集中营与遗存在世界各地的法西斯集中营遗址一样,都是人类历史的伤痛记忆,也是二战期间,国际侨民与中国人民团结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正义斗争以及国际主义精神的象征。

  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宣部命名39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榜上有名。

  也是在这一年,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2月3日,国际和平城市协会公布新一期“国际和平城市”名单,潍坊市成为“国际和平城市”。这也是继江苏南京后中国第二个国际和平城市,也是中国江北惟一一座“国际和平城市”。

  为弘扬国际主义、人道主义、和平主义精神,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2005年、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之际,潍坊市分别组织有关人员到美国、加拿大等地寻访集中营难友幸存者,收集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

  202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当天,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举办开馆仪式。虽然因为疫情原因,集中营难友幸存者和难友亲属不能前来,但他们好多发来珍贵视频,祈愿和平。

  乐道院是传播国际和平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是山东“四廊一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廊道的重要组成。乐道院不仅仅属于山东,属于潍坊,更属于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

  目前,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正按照潍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继续在全球征集文物,寻访当事人,不断挖掘保护潍县乐道院暨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历史,使其与城市记忆、国家记忆、全球记忆融为一体,提升人们对珍爱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知。

  乐道院前有一口警示钟,它默默地悬在高处,不会被敲响,然而,它的声音却分明长鸣在我们心头:

  ——热爱和平,世界一家!

责任编辑:王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