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潍坊频道 > 潍坊新闻 > 正文

老师可惩戒“熊孩子”你怎么看

2019-12-06 10:04 来源:潍坊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公开征求意见。面壁反省、家长陪读等惩戒方式写入《规则》。对于教育惩戒,学生、家长、教师有哪些看法和建议?对于焦点问题又该如何面对?12月1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鲁网12月6日讯 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公开征求意见。面壁反省、家长陪读等惩戒方式写入《规则》。对于教育惩戒,学生、家长、教师有哪些看法和建议?对于焦点问题又该如何面对?12月1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学生

  可以接受惩戒,希望一碗水端平

  《规则》中对“一般惩戒”“较重惩戒”和“严重惩戒”都进行了明确而详细的界定。“一般惩戒”,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违规违纪情形,可以采取当场教育惩戒的方式。“较重惩戒”,指教师在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情节较重或经现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时,可以经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人同意,并在通知家长的情况采取相关措施,如承担校内公共服务任务、要求家长到校陪读等。“严重惩戒”,指当学生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失范、屡教不改的,或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或有欺凌同学、辱骂殴打教师等恶劣情节时,教师应当提请学校采取给予不超过一周的停课或者停学、改变教育环境或限期转学等惩戒措施。

  “我们并不反对惩戒,但希望老师们可以一碗水端平。比如说两个同学犯了同样的错误,一个学习比较好招老师喜欢,一个平时比较调皮,老师在惩戒的时候很容易带有主观倾向性,容易原谅学习好的,严惩学习较差的。”采访中,一名高一学生告诉记者,自己犯了错误可以接受老师批评惩戒,但如果出现“偏心”或带有感情色彩的惩戒,很难让人心服口服。

  有不少学生表示,虽然对于“一般惩戒”“较重惩戒”和“严重惩戒”进行了界定,但老师是否可以做到公平公正,严格按规定来是个未知数。

  家长

  赞成惩戒,但不要伤害学生自尊

  “我觉得老师拥有惩戒权是很有必要的,但如何使用手中的权力也很重要。”高新区金马怡园小区居民李金磊说,他支持老师惩戒学生,但不能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他认为,大多数时候,孩子并非屡教不改。如果老师管教方法得当,采取有意义的方法,教育也能更高效。“老师可以惩戒孩子,但不对孩子动手应该是底线。这次《规则》明确不能打孩子,就是划定底线。”李金磊说。

  在高新区工作的市民姚福春说,儿子今年上初三,从小就比较调皮,没少被老师们训斥,她也因此被多次叫到学校。她说,她赞同赋予老师惩戒权。适当的惩戒很有必要,如果老师小心翼翼,孩子犯了错都不敢惩戒,容易教出“玻璃心”学生,到了社会上很容易受挫。

  “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该严厉的严厉,该鼓励的鼓励。”姚福春认为,惩戒要因人而异,对那些荣誉感不强的孩子,可以适当惩戒。“如果罚站、罚跑,最好不要当着所有孩子的面,这样孩子容易产生不被尊重的感觉。”

  教师

  不等于肆意体罚,要理性而有度

  潍城区永安路小学的刘老师刚入职一年左右。她表示,作为新入职老师,工作中处处留意,总希望每一个孩子在习惯养成上做到最好。每当看到任何一个孩子听讲开小差或违反纪律,恨不得当作自己的孩子管教,手把手一对一去教,但时间、精力都有限,无法实现。

  “如何管得住孩子?尤其是班主任,必须靠平时积累的权威让孩子信服。权威来自哪里?就是平时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严慈并济。”刘老师说,“慈”就是事无巨细地事事留心,关爱每一个孩子。“严”就是公平公正、讲原则,严格说教。但对于部分孩子来说,单纯的说教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进行适当的惩戒,可能会起到更好的效果。而惩戒也需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

  “惩戒不等于肆意体罚,应该本着理性、公平和尊重的原则,有度地进行。”刘老师说,还要尊重家长的意见,做好家校配合。

  奎文区樱园小学六年级二班班主任孙学贞表示,老师在实施惩戒时,一定要摸准学生的脾气和秉性,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生性格,盲目惩戒就容易适得其反。有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缺少关爱,用调皮捣蛋来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力。老师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用了面壁反省的惩戒法,学生不仅不会反思自己的过错,还可能沾沾自喜,觉得激怒了老师,“赢”得了注意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心理可能扭曲,影响学生的三观养成。

  专家

  明确惩戒权,规范保护教学教育工作

  潍城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研究室王方表示,明确教师惩戒权,对教师的教学教育工作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保护。过去,“家长管不了、教师不敢管”的现象既耽误了孩子,又让家长苦不堪言。教师“不愿管、不敢管”的现象大有蔓延趋势,让老师正常的管教学生变得束手束脚,甚至出现了学生欺负老师的现象。老师稍微管得严了一点,学生就回家跟父母告状说老师体罚,有些溺爱孩子的家长就会投诉学校和老师,打击了老师教育孩子的积极性。教育部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让老师教育孩子、惩戒孩子有法可依,依法依规妥善处理与家长的矛盾纠纷,明确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权也要合法有度,注意方式方法。惩戒重在教育,教师要带有一颗爱心,管教惩戒是出于对学生的关爱、保护,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愿望出发来实施,而非个人情绪的宣泄。

  面对学生的错误,如不完成作业、不好好听讲、扰乱课堂秩序等行为,教师就要履行职责,理直气壮地管教学生,这也是促进教师敢管、善管,维护师道尊严。特别是面对屡屡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教师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努力做一个有爱心、有耐心、家长放心的好老师,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和内涵。遏制校园欺凌,就必须把教育惩戒权交给教师。

  校长

  惩戒权的范围界定越明确具体越好

  齐鲁名校长、潍坊市首批特级校长、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校长韩忠玉说,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近年来,由于不惩罚和不当惩罚、社会舆论不容惩戒等,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频频发生。孩子越来越难管,老师也常常陷入“想管与不敢管”的两难境地。如今《规则》的制定,将更能保障教师教育管理职责的落实,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有一定的惩戒制度,让学生从小有规矩意识、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从小敢于接受惩戒,规范自己的言行,并从中磨练自己。

  他认为《规则》的制定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完善明晰范围与操作。教育惩戒权的范围界定越明确具体越好,操作性越强越好。二是推动学生认知与自省。教师惩戒学生的同时,加大学生自我惩戒的比重,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强化学生自我认错和自我改进的能力。三是给予教师理解与信任。社会、家长与学校、教师重新审视家校“育人链”,充分尊重和信任教师,帮助其卸下心理包袱。

  焦点

  老师惩戒学生能否一碗水端平?

  韩忠玉说,学生的年龄、个性、生长环境、身体状况等特点千差万别。不同的学生,即使是同样性质和程度的违纪,教师实施惩戒时也要考虑他们各自心理和生理的接受限度。“就轻不就重”,因人而宜,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要严而有度,严而有格。只要能让学生认识错误、警戒将来,就算达到了惩戒的目的。

  教育惩戒怎样避免造成损害?

  孙学贞表示,教育惩戒是把“双刃剑”,一定把握好尺度。《规则》一方面保护了教师合法实施教育惩戒的权利,让教师在工作中可以更大胆地教育学生;另一方面,如果学生的身心真的受到伤害,教师的良心会安宁吗?教育是爱的艺术,教育的本质是爱。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如果非要使用“戒尺”,老师一定要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给“熊孩子”适度的惩戒,但千万不能过犹不及。

  谁是管教“熊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现在的孩子基本不听家长的,而老师的‘话’就和圣旨一样。”不少家长表示。

  王方表示,家校合育才是当下解决孩子教育的正确方式,仅凭学校或家长一方之力,都很难达到效果。

  韩忠玉认为,教师要明确“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的适用范围,学生的过错程度与受到的惩戒要合度,不要出现小错重罚、大错轻罚的现象。惩戒的是学生的错误,而非人格。(来源:潍坊晚报)


初审编辑:正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