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奎文区:好戏连连 精彩不断 “村晚”不落幕
鲁网2月6日讯 立春刚过,春节继临。天刚蒙蒙亮,来自潍坊市奎文区大虞街道孙家社区的金色阳光合唱的老姊妹就为晚上的“村晚”做最后的排练演出。面对记者,金色阳光合唱团成员的刘丽满溢着自豪之情,她不禁唱了起来:“咱个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自编自导自己唱,欢天喜地过大年!”
在潍坊市奎文区大大小小的社区中,居民自己当家,自己编排,自己演出的新年活动不下于百余场,写春联、送福字、扎风筝、逛大集、办“村晚”,一派红红火火的新春氛围、一笔浓墨重彩的民俗文化、一卷群众和谐的幸福篇章。
白浪河口,虞河河畔。在广阔的基层舞台上乡村民俗文化为何能迸发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古老的潍县大地上群众们动人的诗篇为何常读常新?
归根结底,是近年来潍坊市奎文区以文化来搭台,请民俗来唱戏,让村社来助威,以充分发挥百姓主观能动性的生动实践。“过年”,过的就是热闹与欢乐、团聚与幸福。归乡的游子能在一年努力奋斗之后,品一品乡愁,嗅一嗅年味。
好戏连连,精彩不断靠的是文化搭台。龙年新春将至,“非遗技艺”与“生肖龙”元素合起伙来,办了一个年货博览会!在2024年中国(山东)年货博览会上,来自奎文区的非遗传承人孟庆宝正向大家展示他创作的“金龙”:“今年是龙年,所以就特意的编了一个金龙,一个龙最少得制作三四个小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原本高高在上的文化艺术品变成百姓消费品,可以为文化传承和创新注入崭新活力。”
据了解,奎文区以文化活动为基石,打造全民文艺大联欢,通过建设“周末艺相逢”“市民欢乐汇”“爱学艺公益培训”“起浪奎文”等特色文化品牌,为群众提供了多层次优质文化服务,吸引带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学习艺术知识、鉴赏艺术成果、掌握艺术技能、观看艺术展演、开展艺术创作、参与艺术活动。2023年,开展“爱学艺”全民艺术普及300余课时、5000余人次参学,“周末艺相逢”全民才艺秀举办60余场,参与群众达6万余人次;双节期间,以市民文化中心为主阵地,各街道组织“多彩金秋更好奎文市民欢乐汇”系列文化活动140余场,惠及群众7万余人次,“全民创、全民演、全民拍、全民乐”的生动局面逐渐形成。
好戏连连,精彩不断靠的是民俗唱戏。上千年来,南湖的龙灯始终屹立在白浪河畔。前不久,奎文区北海路街道“南湖龙灯队”惊艳亮相在“河和之契”,数字赋能、智慧编阵、AI灯控,科技的加持让“南湖龙灯”重焕生机。“我们‘南湖龙灯队’的绝活有三板斧:三眼枪震四方,龙吐火是一绝,手工扎气势博。”南湖龙灯队队员介绍道。
多年以来,奎文区高度重视重塑民俗传承谱系,清单化进行发掘和保护,通过完善调查记录体系,系统性出台民俗资源普查工作方案,组建工作小组,深入开展民俗资源调查,建立民俗资源数据库,妥善保存相关实物、资料。目前,全区共成功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3项,各级代表性传承人36名。争取上级非遗专项资金300余万元,大力建设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全区共打造南屯非遗生活馆、红炉文化馆、图腾嵌银展馆、核艺堂核雕艺术馆、中恒年画博物馆、大拙堂古琴艺术中心等各类民俗传承保护场所40余个。
好戏连连,精彩不断靠的是村社助威。在奎文区广文街道张面河社区活动中心,书画家泼墨挥毫,“龙腾盛世春光好,凤舞云天喜气盈”的春联写好之后就送到了社区内高龄老人的家中,“群众点单,我们做饭,群众有需求我们就无条件服务,不仅满足了大家春节张贴"福"字和春联的需求,更弘扬了优秀的民俗文化。”广文街道文化站站长王兵说。
“菜单式”服务是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对接村社而设定的服务品牌,成为了奎文区破解群众文化生活参与度低难题的密码。自2014年至今服务本质不变,服务内容逐渐丰富。2023年全区开展文化“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进楼宇”30余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专题讲座2场。各街道、社区开展元宵灯谜大会、清明诗会、端午节包粽子、中秋面食大赛等特色民俗活动70余场,文化服务精准供给,文化活动触手可得,让广大社区成为群众“聚心”“乐心”“暖心”的大家庭。
好戏连连,精彩不断靠的是群众当家。“这是我们第四年一起自导自演春节民俗文化演出了。”大虞街道东庄社区春晖党支部书记白冬梅说,对于他们而言,这已然成为庆祝新年的一种方式,“我们可能没那么专业,演得也不是特别好,但只要大家在一起开心、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从腊月到正月,春晖爱心艺术团档期爆满。从最开始的几十人到现在的几百人,春晖爱心艺术团“村晚”演出队伍不断壮大,演出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据了解,奎文区坚持“村晚”群众主体地位,让群众真正做到自编、自导、自演。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奎文区通过大力扶持基层文艺队伍,基本实现群众“自我服务”。奎文区共有区级群众文艺队伍13支,街道文艺队伍97支,文艺志愿者2200余名,他们常年活跃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一线,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生力军。其中,10余支队伍具备基本创作能力,能够实现自我创作、排练、演出管理,组织开展“文艺轻骑兵”进社区活动630场,带动群众参与面扩大。广泛与市作协、音协、舞协、美协、书协等市级专业文化艺术团体保持密切交流,参与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整合各类艺术人才,为提升我区公共文化活动质量做好人才储备。
“村晚”就是百姓的舞台,热闹与喜庆属于百姓,感悟与收获也是百姓的。过了元宵,年就算过完了,但“我们的村晚”不能落幕。“村晚”欢天喜地的氛围,要让咱们老百姓高兴乐呵上一整年。(通讯员 陶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