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崖头村建起村史馆,记录变化留住乡愁

2019-11-27 14:27:00 来源:潍坊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27日讯 安丘市石埠子镇崖头村新建了一座村史馆,让村民们在一幅幅展图中,感悟历史、记住乡愁。日前,记者在该村村史馆里看到,这里不仅收藏有很多村里的老物件,而且保留着村里的老账本,它们见证了村里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史馆分五部分,收藏老物件留住记忆

  11月19日,记者来到安丘市石埠子镇崖头村,这个村庄诞生于明初,一直繁衍到现在,650多年的历史让村庄镀上了一层历史的厚重感。

  记者来到该村的党群服务活动中心,村史馆就建在这里。村史馆主要分为跟党打天下、生产大发展、奋斗新时代等五个篇章,主要介绍了从1943年崖头村成立党支部起到现在,崖头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记者在村史馆里看到,墙壁上展示着精美的图文资料,一幅幅承载着该村历史变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图片映入眼帘。

  馆内摆放着一个个展柜,里面陈列着村里的一些书籍实物,还有一些是村民们无偿捐赠的传统农耕农具、老式生活用品,生动还原了昔日的质朴村风,详细记述了生产力发展、生活习惯演变的历史脉络。

  “这个叫推巴,是村里糊墙用的工具,过去村里家家户户都是土泥墙,建筑工具很少,一个村只有两三个。”在村史馆里,该村村支书倪增会对这里的一件件老式农具如数家珍。

  此外,村史馆内还收藏有老式木升、手工泥面罐等老物件,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应该没有见过或用过这样的物件,我们把它们保留下来,给子孙后代留一些乡村记忆。”倪增会对记者说。

  六十多年账本完整连贯,见证村庄变迁

  在村史馆里,该村的老账本保存比较完整,相当珍贵。据了解,这些账本从1955年开始,账目从几元几角几分,再到几百元、几千元、几万元,可以说通过查看这些老账本,村庄在过去这几十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一目了然。

  记者看到,这些账本有些纸张已经发黄,有轻微破损,但总体上保存得不错,里面记录的信息清晰可辨。倪增会说,一直以来村里十分重视保护账本,之前存放在一个仓库里,后来他们统一进行了整理,进行妥善保存。当时他们考虑得并不多,只是觉得这些老账本虽然用不上了,却是村庄变迁的重要见证,没想到在筹建村史馆时,还真派上了用场。

  “这些账本不仅保存较为完好,而且时间上还有连续性,没有断过,这就更加难得了。”倪增会笑着说:“这也督促着我们这些村干部一定要把村里的账本记录好,保存好,一直留存下去,这也算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财富。”

  村内“电影院”宽敞,老式放映机仍能用

  村史馆旁边有一间宽敞的会议室,是村里的“电影院”。平时作为村民们开大会的地方,有需要时则在这里给村民们放映电影,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记者走进“电影院”看到,这里面积不小,横放着数十条板凳,可以同时容纳几百人观影。

  据了解,在上世纪80年代,崖头村的经济就发展了起来,村里统一购置了大型机械,村民们的收入节节攀升,家家户户都能吃上饱饭。为了满足村民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当时村委将一间大仓库改造成了“放映室”,可以容纳全村大部分村民同时观影。

  倪增会笑着说,当时其它村的村民看电影,一般都要等着放映员到村里放映,在村里的空地上搭银幕,都是露天观看,而他们村的村民却早早就摆脱了露天看电影的问题,当时就算在安丘市区电影院都是高档场所。其他村的村民也可以来看,但需要交费,每位收费一毛钱。

  倪增会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摆弄起一台老式放映机。“这台机器还能用,每逢过节还会在这里放映电影,放的都是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倪增会说。

  不断拓宽增收路径,村民收入越来越高

  该村村主任马兰香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村里搞起了集体经济,通过发展林业果园,带动了村里经济的发展。从2002年开始,村里开始推广高产高效的经济作物,以大姜和草莓为主。同时还在村里的丘陵地上,发展起了桃经济。

  据了解,崖头村种植的草莓以暖棚草莓为主,如今已经发展成村里的主产业,这种草莓的产量高、品质好,卖价非常不错。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培养了一批固定客户,直接带动了村民的收入增长。

  村民倪培国告诉记者,他去年种了一亩半暖棚草莓,收入7万多元,这对他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收入了,“在我们村,像我这样的种植户有很多,一亩地纯收入4万元,比较轻松”。

  倪增会说,村里除发展起以大姜、草莓、桃、韭菜为主的经济作物外,还大面积种植了杨树,建造了光伏发电板,以此增加集体收入。而为了改善村民们的生活条件,村里还打造了一个拥有6间房子的社区卫生室。(来源:潍坊晚报)

责任编辑:赵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