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羊口镇 捕鱼正当时

2019-09-17 10:24:00 来源:潍坊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17日讯 9月16日,寿光羊口渔港上空经过多日的阴云后,变得晴朗起来,秋高气爽,不时有渔船伴随着轰鸣声返回,带回各类海鲜。

  渔港旁,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位老人,或驻足目视远方,或帮渔民修补渔船渔网。这位老人名叫朱荣孝,1949年9月18日出生,是羊口土生土长的一位老渔民,马上就要过70周岁生日了。每当到了秋季出海捕捞季,来到渔港,他总是会想起年轻时的捕鱼场景。

  羊口过去叫羊角沟,是小清河进入渤海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靠出海捕捞为生。因为家庭条件差,朱荣孝儿时没上几年学,便跟着大人干活了。

  朱荣孝告诉记者,羊口在过去是个小渔村,渔业经济比较繁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靠近海边的湾沟里有很多鱼虾,他和小伙伴们最大的乐趣就是下水摸鱼。羊口有一种地方特产叫做“面条鱼”,也就是银鱼,水里非常多。“从小生活在海边,大人捕鱼的方法,我们都看会了。”朱荣孝说,正是因为靠海,饿了就到水里抓几条鱼回来煮煮吃。在他15岁的时候,便跟着大人出海捕捞。

  木帆船基本都是沿海捕捞,渔港每天都很热闹

  在朱荣孝印象中,羊口渔港每天都很繁忙,不仅有出海的渔船,也有来自外地的客商。与现在个体捕捞不同的是,当时船是村集体所有。

  上世纪60年代,羊口有4个大队,每个大队有十四五条船,但都是木帆船,基本都是沿海捕捞,不能远航。“当时每条小帆船上有三四个人,当天出海当天返回。捕捞海鲜后,就会运回渔港。”朱荣孝告诉记者,羊口港有个水产公司,收购捕捞上来的海鲜,然后销往外地。

  那时候,一天到晚不断有四个大队的渔船靠岸,水产公司的人员忙着在岸边收购海鲜,人来人往,格外热闹。新鲜海鲜源源不断地从羊口港运送出去,叫响了羊口海鲜的名声。

  “捕捞行业带动了羊口的发展。在我们这里有一座羊桥,以北有很多小卖部,渔民家里缺什么就直接去买。”朱荣孝说,因为羊口周围是盐碱地,不产粮食,所以渔民们吃的粮食和蔬菜大多是从外地运来的,“渤海湾养育了羊口渔民,也繁荣了这里的经济。”

  机帆船能去更远地方,捕捞回来的鱼虾更多了

  随着时代发展,出海捕捞的渔船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机帆船出现在羊口渔民的视野中。这种船虽然与现在的钢铁船无法相提并论,但比木帆船提高了一个档次,航程能力也提高了。

  “所谓的机帆船就是增加了马达,动力方面有了明显改变。”朱荣孝说,当时他跟着大队里的机帆船出海,最远的地方能到烟台石岛,捕捞回来的鱼虾更多了。

  当时,渔民出海捕捞的条件非常艰苦,没有胶皮手套,拉网绳时常常能把手搓破皮。另外也没有靴子,布鞋很快就被湿透,有的人直接光着脚丫子站在甲板上拉网。“渔民们最怕遇上大风大浪,船体本身就小,经不住被大风吹来吹去。另外,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通讯方式,也不能提前看天气预报。”朱荣孝说。

  虽然条件艰苦,但渔民们吃喝不愁,当时羊口渔港流传着一句话“只要肚子足够大,就敞开了吃”。渔民们捕捞上来的海鲜有刀鱼、鲈鱼、大虾、螃蟹等,可以随便吃。

  “海上捕捞的条件是差了点,但饿不着肚子,这对很多渔民来说已很满足了。”朱荣孝说,与其他靠种粮为主的村子相比,羊口渔民的“待遇”已经很好了,不仅大队给分粮食,而且还有吃不完的海鲜,尤其到了秋季,鱼虾蟹格外肥。

  个体渔民数量增多,羊口渔港的渔业发展很快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羊口渔港的钢铁船数量逐渐增多,远航捕捞能力进一步增强,每条船上可配备八九人,甚至有的船已经能驶出渤海。“那时候我们从春节后就开始出海,一直捕捞到6月份,秋季从9月份开始一直到冬天。”朱荣孝说,捕捞业的发展带动了羊口的社会发展,人口数量也不断增多。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个体渔民的数量增多,渔民们驾驶着自家渔船出海捕捞。干了大半辈子渔民的朱荣孝置办了一艘船,几年后因年龄问题,便不干了。“近年来,羊口渔港的渔业发展很快,出海捕捞渔船数量增多了,有500多艘。”朱荣孝说,不管渔船如何发展,鱼虾满舱是渔民们最大的愿望。

  记者从市海洋发展与渔业局了解到,目前我市北部沿海出海捕捞的渔船有700多艘,其中羊口渔港有500多艘。作为以海洋捕捞发展起来的羊口镇,每年9月份以后,港口总是格外热闹,因为渔船带回了美味海鲜。

  另外,为了增加海洋资源,提高渔民们的捕捞量,在市县两级渔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潍坊市争取渔业资源修复资金2300余万元。今年来,在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在我市近海海域共计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海蜇、半滑舌鳎、许氏平鮋、褐牙鲆和黑鲷等苗种4.72亿单位。

  人物小档案

  朱荣孝,男,1949年9月18日出生,寿光市羊口镇人。从小在羊口长大,干了一辈子渔民,见证了羊口镇的繁荣以及我市北部沿海海洋捕捞业的发展。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今年70岁的老渔民朱荣孝每每提及自己是寿光羊口人时,心里都倍感自豪。从小吃海鲜长大,没怎么饿过肚子,15岁开始跟着大人出海捕捞,跟大海打了一辈子交道,见证了海洋渔业给当地带来的繁荣发展。(记者 邓永杰)

 

责任编辑:赵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