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潍坊频道 > 教育 > 正文

明辉:落实“双减”为立德树人增效赋能

2021-11-30 14:1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30日讯  “‘双减’工作关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潍坊高密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聚焦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校外培训行为等主要任务,精准施策,持续发力,推进“双减”工作全面落地落实。”高密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明辉表示。

  突出集成统筹,聚力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成立由高密市教育和体育局等25部门(单位)组成的“双减”工作协调专班。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狠抓工作落实,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共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规范校外培训秩序,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双减”相关工作。联合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局、市民政局等4部门,组织召开校外培训机构“双减”政策学习会议。通过多部门联合解读,使校外培训机构对“双减”相关政策法规有了更深入了解,为促进校外培训机构健康规范发展,推进“双减”工作落实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下发文件、媒体宣传、发布公众号等方式,让“双减”政策深入人心。

  开展项目鉴定。组织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项目进行鉴定,成立由教研人员、学科专家、行业专家、优秀教师等人员组成的审核专家委员会,对申请鉴定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书面材料审核和现场审核,并将鉴定结果公示。本次鉴定科学指导校外培训机构准确区分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为后续开展“营转非”等工作指明了方向。

  构建三级巡查机制。充分发挥网格管理优势,将全市298家校外培训机构划入15个大网格,34个中网格,建立“网格员+责任督学”管理制度,构建起校外培训机构自查、属地中心校巡查、市级巡查三级巡查机制,有力促进了全市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健康发展。建设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设立银行监管账户,组织校外培训机构缴存最低余额。将预收费纳入监管范围,严防校外培训机构“跑路”风险。

  优化服务课程 聚力办好民生实事

  规范服务流程。建立“四条红线”制度、申报审批制度、带班值班制度、签到签退制度、简报调度制度、志愿服务制度等6项管理制度,通过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微信群等渠道宣传解读课后服务,对确有需求的学生进行调查摸底,与家长签订《延时看管服务安全责任书》,明确看护时间、形式、管理要求,双方权利和义务等。目前,高密市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其中小学参与教师4415人,占小学教师总数的91.92%;参与学生54970人,占小学生总数的99.56%。初中参与教师1034人,占初中教师总数的93.91%;参与学生32474人,占初中学生总数的88.62%,确保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延时服务。

  丰富延时课程。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开展“快乐游戏、自主学习和社团活动”等三类课后服务课程。快乐游戏课程,精心分层设计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游戏课程,开展适宜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帮助,或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等。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科技等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和课外拓展训练,提升延时服务质量和水平。

  落实经费保障。按照每班每个工作日20元、全年200个工作日标准足额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用于放学后延时服务参与人员补助,建立了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安全机制、宣传机制等5项保障机制,组织各学校积极与片区内公安部门对接,落实“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安全保障,切实保障延时服务校园周边安全。

  坚持“学生第一”,聚力减轻课业过重负担

  开展作业项目研究。将“五项管理”作为先手棋和着力点,发挥“一子落而全盘活”重要作用,聚焦校内提质增效,开展优秀作业设计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推进创新作业研究。加强创新作业培训,提升教师自主设计作业能力。建立市镇校三级教研机制,推进作业精准设计项目研究,压减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质量。组织名师团队编制“基础性+拓展性”作业样例,形成共研资源,供学校参考。

  开展作业专项视导。建立专项团队,加强作业视导,推进作业精准设计,提升学校作业管理水平。作业布置要呈现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分层、弹性、个性化特色;作业安排有计划、有公示、有评价、有监督、有反馈,形成闭环管理。严控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以小切口落实大举措,推动教育由“单项育分”向“全面育人”转型。

  开发多彩课程。校内减负关键在课堂,核心是提质增效。推进课改行动,通过学科培训梳理课堂要素模型,优化课堂结构,关注课堂评价,提升课堂品质。锤炼教学技能,以教师全员课堂星级达标活动、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好课堂大赛、优质课评选等展赛研训活动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立足“五育”并举,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立足校情构建课程体系,以学生特长培养和差异化辅导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讯员 纪哲)

  

责任编辑:赵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