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潍坊频道 > 健康 > 正文

你以为的哮喘,可能是因为你的胃不好

2020-07-09 14:27: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9日讯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可反复发作,若不重视不防治,甚至可突然严重发作而危及生命。但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却是一个看似哮喘而非哮喘的病,因为这个“喘”可能与你的胃有关。

 

  近日,63岁的于女士,反复干咳,无明显季节性发作,在外诊断哮喘治疗5年,效果欠佳,近日因反酸烧心,到潍坊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胃肠)一区就诊,行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住院后给予24小时反流检测及食管动力监测后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给予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术后恢复顺利,干咳、烧心、反酸症状消失,治愈出院。

  胃食管反流病(GERD)

  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和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常伴有胸骨后和剑突下烧灼感、胃内容物上反感、上腹饱胀、嗳气、疼痛等,疼痛性质多为烧灼感或针刺样疼,可放射至背部、肩部、颈部等处,多在餐后一小时出现,平卧、弯腰或腹压增高时易发生,出现老百姓常说的“烧心”“反酸”等症状。

  胃食管反流怎么会跟哮喘扯上关系?

  胃食管反流病并非哮喘的主要致病因素,但胃食管反流可以诱发或加重哮喘。胃内容物反流至咽部时,可形成细微颗粒或雾状物被喷入喉头,吸入气管,刺激呼吸道黏膜;同时,反流物刺激食管中下段粘膜感受器,作用于迷走神经末梢,形成食管支气管反射从而导致哮喘发作。而治疗哮喘的药物会反过来影响食管的抗反流功能,从而加重胃食管反流,导致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出现胸骨后疼痛和食物反流,就可以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了?

  不得不说,胃食管反流病太善于“伪装”了。

  同样是普外科(胃肠)一区的另外一名患者,多年反流伴恶心呕吐,进食后和夜间反流明显,睡觉不能平卧,能呛醒,吃饭需要吃2个小时左右,且消瘦厉害,看起来“像极了”胃食管反流病。普外科(胃肠)一区行胃镜检查、测压等辅助检查后,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利用微创内镜治疗,避免了以往开胸开腹的巨大创伤,手术历时半小时,术后效果良好,3后天出院。

  贲门失弛缓症

  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功能障碍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弛缓不全,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而滞留,从而逐渐使食管张力、蠕动减低及食管扩张的一种疾病,也就是说食管的下括约肌过紧,食物不能正常通过到胃里。

  而胃食管反流病是因为食管下括约肌过于松弛,造成胃里的食物向食管逆流。可见这两个病症状相似,但治疗上却是完全相反的。面对这样的“伪装”高手,临床上必须进行鉴别诊断,否则越治疗越糟糕。

  是不是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就要手术治疗呢?

  No!

  生活治疗:

  改变生活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胃酸的反流,包括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餐后适当站立走动,睡前不要进食;避免饮用桔汁、柠檬汁、浓茶、咖啡等含气或酸性饮料,禁食刺激性食品,少食甜品和低脂饮食;肥胖患者可适当减肥以减轻腹压;睡眠时抬高床头部15~20cm或垫高肩部。

  进行系统正规的内科保守治疗:

  1.抑酸剂:如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H2RA)。

  2.抗酸剂:中和胃酸,有效改善烧心等症状。

  3.黏膜保护剂:可保护黏膜。

  4.促动力药:不推荐单独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多与抑酸药联用。

  大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经过规范的抑酸和抗反流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少部分药物治疗效果差,维持治疗不满意的患者需要内镜或外科治疗。

  潍坊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胃肠)一区拥有日本Olympus电子胃肠镜、德国STORZ腹腔镜、24小时食管pH-阻抗检测仪、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等检查手段,结合规范化的药物和微创手术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全方位诊断治疗,一站式服务,精准治疗,一步到“胃”。(通讯员 许加友 高红雷)

责任编辑:赵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