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潍坊频道 > 健康 > 正文

潍坊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填补潍坊市空白

2019-12-10 08:5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10日讯 呼吸是生命的律动,也是人类与这个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方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简称ARDS),是指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肺内外疾病导致的以肺泡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属于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或类型。发病急促、呼吸窘迫、血氧饱和度低,ARDS不啻把患者推向了濒临死亡的“鬼门关”。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近年来,潍坊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通过“人工肺”的方式,硬生生为患者抢出救命时间,在“鬼门关”上筑起一道生命防线。

  吸入化学气体 血氧饱和度只有75% 患者生命垂危

  2016年1月,某化工厂发生化学气体泄漏,导致有工人呼吸道损伤,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其中一例危重病人因吸入化学气体,导致严重ARDS,双肺出现弥漫性大片渗出,血氧饱和度仅为75%,虽然应用了呼吸机治疗,但由于病人双肺的顺应性非常低,出现了肺破裂、皮下气肿的症状,并且血氧饱和度上升不明显,只维持在82%左右。病人的循环不稳定,血压在持续下降,危在旦夕。转入潍坊市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后,医生立即给患者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病人氧气饱和度上升至99%,顺利地降低了呼吸机支持条件,减轻了呼吸机给患者身体带来的损伤,经过7天治疗,病人康复出院。

  说到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潍坊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海波介绍说:“患者肺部由于炎症等创伤,呼吸功能急剧丧失,出现ARDS症状,我们的技术就是用机器代替肺部进行呼吸。血液从体内导出后,经过机器的处理让氧气与血液融合,然后再输回体内。这里面不但涉及呼吸力学、呼吸生理,还有抗感染、肺复张、重症超声等技术手段的支持。技术的应用在保住患者生命的同时,也为疾病的治疗腾出时间,我们就是在与死神赛跑,把患者从‘鬼门关’上拉回来。”

  据了解,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又分动脉静脉模式,适用于循环支持;动脉静脉模式,适用于呼吸支持。潍坊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开展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主要针对H7N9、H1N1等流感病毒引起的重度肺炎及其导致的顽固性低氧血症的治疗。

  长期熬夜 免疫力低下

  ARDS找上门

  今年1月份,来自附近县市区的小伙子小李从当地医院紧急转入潍坊市人民医院。“当时小伙子来的时候,情况非常不好,恶性心率失常,心脏跳动达到了每分钟180次,循环缺血状态非常严重,出现了ARDS症状。如果不进行治疗,他的心脏随时都可能停止跳动。”潍坊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庞军涛说,“这个小伙子就是由于长期熬夜,免疫力低下,一次普通的感冒,让他患上了病毒性心肌炎,心肌受累导致心律失常,循环缺血,随时危及生命。考虑到患者身体状况比较差,我们为他紧急进行了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提高血液氧饱和度,再针对心肌炎进行药物治疗。两周以后,小李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转入了心内科继续治疗。”

  而齐女士则是因为肾病综合征,长期服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导致自身免疫力低下,患上了病毒性肺炎,从当地紧急住进潍坊市人民医院。“病人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只有60%。出现大白肺症状,并且由于血液缺氧,大脑和神经功能也急剧恶化。上了呼吸机后,情况并不能改善,最后进行了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一周后,病人转入了普通病房。”庞军涛说。

  登峰计划 精益求精

  为挽救生命不遗余力

  2014年,在北京专家的帮助下,潍坊市人民医院开展了第1例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仅一年后,便依靠自身力量独立完成了1例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且效果非常理想。今年,医院共开展了7例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在全省名列前茅。

  据王海波介绍,为了更好地开展列入潍坊市人民医院“登峰计划”的这项技术,重症医学科从ARDS的理论、病理生理、呼吸力学、呼吸生理、抗感染、肺复张、重症超声、ECMO等方面强化ARDS的综合治疗,在基础理论、机械通气、临床实践等各个方面都要过硬,做到十个拳头出击、齐头并进。另外,下步从理论、临床实践等方面加强培训。每年派1名医师、1名护士去北京协和医院进修,同时每年参加全国的学术会议及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培训班Workshop学习班;每月15日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专题学习,从抗凝、上机、撤机、适应症的选择等方面入手,力求各项技术精益求精,切实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通讯员 纪哲)

责任编辑:赵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