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潍坊频道 > 精彩专题 > 2017潍坊两会 > 最新报道 > 正文

潍坊两会访谈:整合资源 打造文化名市

2017-02-24 13:25 来源:潍坊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是市民的精神家园。我市文化资源丰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要打造“文化名市”。2月23日,参加市两会的政协委员对传统文化、山水文化、文化传承、文化教育、文化内涵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丰富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开发,进一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发展。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血脉,是市民的精神家园。我市文化资源丰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要打造“文化名市”。2月23日,参加市两会的政协委员对传统文化、山水文化、文化传承、文化教育、文化内涵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丰富的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开发,进一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发展。

  加强传统文化宣传

  刘晓清

  观点: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和依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青少年朋友对道德经、诗词、书法了解得少之又少。在信息技术时代下生活的我们,习惯了电脑打字,时常出现提笔忘字的尴尬。希望这些现象能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建议:运用报纸、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类载体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市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重要作用,定期开展传统文化公益课,真正让文化惠民做到实处。在各中小学增加阅读、诗词朗诵、书法课,配备专业教师固定授课。同时,发挥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发挥先进模范的表率作用,发挥文化志愿者、文化团体的重要作用,形成政府重视、百姓参与、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社会新风尚,为建设幸福潍坊和文化潍坊注入力量。

  建设风筝文化乐园

  张崇高

  观点:潍坊风筝闻名天下,这其中与寒亭区杨家埠风筝密不可分,特别借助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杨家埠风筝市场销量逐年提高。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杨家埠风筝产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寒亭区乃至潍坊市的亮丽名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张崇高、王永训联合建议:目前寒亭区有一处适合建设风筝文化乐园的最佳地段,即寒亭区政府办公大楼南邻的一块约200余亩空地。风筝文化乐园要以风筝文化为主题,满足风筝比赛和放飞表演。要建一处以风筝为主题的博物馆,通过风筝收藏、制作、展览,达到观赏、教育、传承等目的。风筝文化乐园建成后,要努力争取承接国际风筝会和各类高端风筝文化展会及其他户外活动,举办市民喜闻乐见的“庙会”,弘扬以风筝文化为代表的地方民俗文化,扩大寒亭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招商引资和风筝年画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提升十笏园文化街区

  郭远航

  观点: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是潍坊市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也是全省10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通过近几年的运营发展,已荣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从目前情况看,十笏园文化街区还处在启动摸索阶段,发展很不平衡。

  建议:将十笏园文化街区纳入全市重点项目篮子,在工作布局、项目安排、资金扶持等方面予以倾斜。为吸引人气,建议将十笏园博物馆和关帝庙实行免费开放。旅游部门将其作为全市的重点景点,对街区进行整体谋划包装,尽快实现旅游产业方面的突破发展。十笏园文化街区由隶属于潍坊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潍坊十笏园文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针对十笏园文化街区公共服务设施在廉政教育、书画艺术展示、文化宣传等公益性服务属性,建议将街区的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市财政购买服务范围,在资金方面适当予以扶持。

  进一步开发浮烟山

  释常文

  观点:近年来,潍坊市、潍城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浮烟山文化旅游开发建设,浮烟山综合开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地处中心城区的发展优势逐步削弱,规划引领意识不强,重点区块开发进展缓慢。另外,功能配套不够完善,文化旅游品质有待提升,政策红利享受程度不够。

  建议:进一步加大浮烟山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力度,汲取山魂水魄,汇聚文脉人气,提升文化软实力,开发山水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首先,制定好文化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其次,上下联动,建立适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另外,积极完善转化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放飞科技梦想。同时,积极探索打造适合发展新兴业态,全方位提升文化旅游服务形象。

  开设传统文化课堂

  栾尊一

  观点:中华传统文化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后盾,但是目前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教育平台也是薄弱环节,没有组织国学熏修的场所,满足不了实际需求。教育的方式过于局限,让人难以接受。而且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甚至出现了迷信色彩,背离历史。

  建议: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认知,可以通过政府官方媒介,定期进行宣传。在学校开设专门的课堂,让学生从幼儿园开始接受不间断的教育。在每个村委以上的村、企事业单位开设传统文化讲堂进行宣传,提高全民的整体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增加师资力量,政府可开设由传统文化高级优秀人才授课、各支部优秀党员参加的传统文化精英培训班,提高师资力量。健全激励机制,政府和各企事业单位分别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与措施,对学习传统文化好的个人、单位要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违反道德伦理的个人和团体要给予相应的制裁和处罚。

  整合资源进行传承

  吕镇山

  观点: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读读经典、诗词,恢复古式建筑,而是一种精神的教育与传承,是由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圣贤教育等诸多因素构成。要把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农村、企业、社会、机关、学校等城乡基层。

  建议:身教重于言教,关键在落实。从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中选拔一批有德行的仁人志士,进行集中培训,以实际行动带动各单位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目前,在市民政局登记的传统文化民间组织有34家,但缺少联系交流,建议民政局将这些民间机构组织起来,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参与到优秀文化传承工程中来。另外,统筹整合现有相关资金,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捐赠、财政补贴等多渠道设立专项基金,制定和完善惠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项目的资金支持办法,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中华文化代表人物与示范基地。此外,率先在幼儿园、小学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开放学校文化设施

  刘丹溪

  观点:目前,社会上经常存在子女忤逆父母、企业“老赖”、无良“医闹”、诈骗短信满天飞等社会丑陋现象。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道而驰,也体现出一个地区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不足。近年来,随着潍坊市文化设施的健全完善等,为进一步增强经典文化内涵,传承中华经典传统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建议:做好文化设施增量和资源整合工作。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全市发展规划,在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内涵挖掘开发和新文化农村建设中合理布局,同步推进。重点要推进各学校文化馆(室)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开放面,同时加强管理,及时解决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开放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

  此外,加强依法管理,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把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做好全民阅读的工程,造就文化精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大力宣扬正能量。

  建立文化传承基地

  郭宪勇

  观点:今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作为“东夷文明”“齐鲁文明”的核心发源地,潍坊市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进程中,应当有所作为。

  建议:利用现有资源,在潍坊市选定一所学校,挂牌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潍坊教育基地”。成立“潍坊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会”。“研究会”牵头,组织有关人员研究整理、编撰出版以潍坊为视角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教育系列,包括纸质图书和电子读物等。以“教育基地”为辐射,培养培训全市中小学有关教师,带动和深化全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教育。“教育基地”适时适度对社会(尤其是家长)开放、对外地开放,扩大教育效果,增强潍坊文化软实力。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赵春晖 王叶妮


初审编辑:庄重
分享到: